“那就儘快調預備隊趕赴東線,必須堅守到明年三月援軍趕到。”
“是閣下。”
不出馬薩科洛所料,十一月下旬因為天氣、傷病、後勤以及戰區民生等問題,鹹軍、志軍不得停止繼續北上,全線轉入修整,搶運傷員補充兵員,安撫地方民生,解決上千萬人的生計問題。
有鑑於北伐作戰暴露的一些技戰術問題,在下半年陸續得到彌補和解決。
尤其是帆布彈鏈極不適應熱帶雨林和多溼氣候作戰【注1】,為此緊急研發生產了金屬彈鏈配發前線作戰,同時改進了戰鬥服裝,配發更多普通迷彩服飾、橡膠雨衣和長簷帽迷彩棒球帽,用於遮陽和雨林作戰。
與此同時,整訓十月有餘六十萬晉軍,陸續從歲當出發,入都郡乘坐火車前往清田,而後北上接替傷亡嚴重的志軍,繼續明年的作戰,約二十萬晉軍預備隊,將在明年開春後陸續經鹹國轉運北上。
不過晉軍如此“積極”北上不是沒有原因,鹹軍和志軍在東線節節取勝,振奮了中原抗戰信心,讓諸侯看到明年,或後年可以結束戰爭,而不是停戰和談的結果。
同時志軍在東線繳獲了數十萬槍炮和無數的彈藥,最大的收穫是繳獲了總價約四十萬寸金的黃金,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晉國出兵。
這些黃金來自於火山熔岩,腋目攻取長孫美津城不久,發現以西四百多里的原始森林中一座火山噴發的熔岩冷卻後含有黃金,而不是硫化物,含金量達到了百分之三十七。
而這座火山在此之前兩千多年一直處於休眠狀態,最近幾年的持續噴發,還是當年鹹軍顧問唆使下用炸藥催醒的,結果噴著噴著,噴出了黃金。
這要是擱在三十年前,估摸著長孫守著這麼個聚寶盆,能把全中原給看到腳底下。
腋目見有利可圖,遂組織人手在當地炸火山,迫使火山不斷噴發,從而流出黃金。
同時就地冶煉成金錠運回本土,每年的產量竟高達九十萬寸金,是腋目南下侵略最大的經濟來源,志軍控制美津城後正好截獲了這批倉儲,然後不聲不響給黑了。
但紙永遠是保不住火的,很快訊息一傳十十傳百,等到百里燕得知訊息,這批黃金竟已運回了志國,這讓他頗為惱火。
因為十一月的那顆鑰熱爆彈足足花了一百四十七萬寸銀,四十萬寸金少說能造三顆。為此百里燕專程找公良修問話,他竟說不知此事,氣的百里燕直跺腳。
不過這沒關係,黃金再多也需要市場的承載,大量貴金屬投入市場,如沒有充足的貨源,黃金就會貶值。如果志國貿然動用這批黃金用於應付國內的開支和撫卹,勢必會傳導至經濟層面。
所以今年的北伐志國雖然傷亡很大,但繳獲卻非常豐厚,基本與出兵的損失持平,可能還有賺頭。
於是661年陸續撤兵後,志國仍在美津城駐紮了兩萬餘人,專門搞這種副業。
當然,你搞副業不許別人搞,那就大錯特錯,鹹軍也很快蜂擁而至撈黃金,而且直調了五門200毫重榴炮,並緊急研製了一款專門應付火山灰的特殊防毒面具配發當地駐軍。
儘管心知如此大肆破壞火山會引起地質災害,但現在為了戰爭,已經顧不得那麼多。
況且說半徑四五百里之內絕大多數是原始森林,地質災害尚不足以影響人類的生活。
時間轉眼到了盛元661年正月,鹹王承襲了去年正月的慣例,在鴻恩殿設國宴,宴請有功將領和士兵,並予以了現金賞賜,士兵的比例比去年增加四倍,達到了九十二人,以表彰哪些作戰結出的基層官兵。
正月初五,鹹王仍在鴻恩殿宴請天子與諸侯,通報去年戰果,但絕口不提美津黃金一事。
由於西線戰果寥寥無幾,宴會成了鹹王一人顯擺的舞臺劇,其他諸侯倒不覺得臉上無光,甚至覺得理所當然,唯獨天子臉上大寫的尷尬始終難堪揮之不去。
【注1】關於帆布彈鏈和金屬單鏈,帆布彈鏈的出現有其必然原因,機槍出現之初,並非沒有想過金屬彈鏈。
甭看金屬彈鏈擱今天是個再簡單不過的玩意兒,任何上點規模的衝壓加工企業都能造,但是擱在一百三十年前,金屬彈鏈的加工難度,並不比彈殼小。
金屬彈鏈的發展,需要較高的精密衝壓與成形技術,由於彈鏈金屬材料效能較高,屬於工具鋼,而非彈殼黃銅,又要求衝壓模模具材料技術更高。
因此不解決精密衝壓、成形與模具材料,金屬彈鏈根本談不上,所以只能用帆布彈鏈。
由於早期無法使用金屬彈鏈,而帆布彈鏈存在遇水膨脹、發黴變質,容易撕裂,可靠性差的問題,因此就出現了折中技術,彈鼓和彈匣。
透過彈匣、彈鼓,保障一定的火力可持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