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線方面,梁軍十五萬人、御客二十萬人、燕國十萬人、孫國十萬人、衛國五萬人進入長孫境內,但遲遲沒有實際動作,仍在等待歧、陳、徐三國整備新軍開赴長孫會師。
五月底,金冶郡之敵盡數肅清,聯軍修整數日後繼續向西、向北挺進。
與此同時,晉國傳來噩耗,晉王姒鈞病故,太子姒艱登基繼承王位,相國範濤繼續出任相國,晉國迎來不尷不尬的政治組合,王礪不得不回國主持國政。
遂留高吉繼續與鹹國交涉,鹹國派出太尉張佑前往晉國弔喪,同時考察晉國的經濟情況。
六月上旬,海軍於泊洋郡西北再度爆發海戰,腋目主力艦隊三百六十餘艘戰艦,在二十七艘鐵罐頭艦掩護下抵達戰場海域,鹹軍按計劃且戰且退,將其引入南方預設海域。
於七月初八爆發大規模海戰,鹹軍集中全部海軍艦船和魚雷快艇,在兩片海域發動攻勢。
而七月正值北海臺風季節,天氣惡劣海浪滔天,鹹軍軍半數戰艦得益於安裝有兩臺或三臺六缸爆燃柴油機,機動力大增,新式魚雷和發射具的安裝使用極大提升鹹軍決戰實力。
同時八艘空艇的投入有利拓展了海軍視野,為解決無線通訊問題,空艇安裝有六臺三色大型強光燈,為夜間燈語導航和白天戰情傳輸提供了極大便利。
海戰持續兩月,激戰五場,由南部海域一直打到東北外島島鏈,擊沉兩百二十七艘,含十五艘鐵甲罐頭艦,擊傷六十九艘,含四艘鐵甲罐頭艦,俘獲包括兩艘鐵甲罐頭艦在內三十一艘艦船,俘虜水兵、步兵七萬七千六百餘人,准將二十一人,少將七人,中將兩人。
鹹軍被擊沉戰船八十六艘,傷四十二艘,十七艘魚雷快艇擊沉,九艘重傷,傷亡四萬三千餘人,戰役取得空前勝利。
九月中旬,海軍經由沿海返回望親江維修整補給,替換海員補充戰艦。
受益於653年技術輸出政策,諸侯國造船業七八年間業已成熟,鹹軍重點轉向製造兩萬石戰船和商船,諸侯生產更多的萬石戰船、商船,鹹國派遣督工負責質量,並採購戰船和商船,這兩年陸續進入訂單高峰,鹹軍得以在戰後迅速補充一批戰船。
既滿足了目前損失的缺口,同時也給諸侯帶來貿易上的平衡。
鹹軍海戰的同時,鹹、志兩軍八月攻入泊洋、岱平兩郡。
為打通廣原郡被困長孫百姓和殘部,七月間調第一、第二、第三縱隊,第八鎮軍組建第一摩托化集團軍,調一零六、一零七、一零八、一零九縱隊北上參戰,調第一鎮、第五縱隊回國修整,第四、第五鎮與預備隊兵員七萬人入長孫填補防線。
於九月下旬對泊洋、岱平兩郡結合部發動重點進攻,於十月初撕開缺口,蔣傑率領第一摩托化集團軍乘虛而入。
此前配屬的一百輛履帶式裝甲車此時增加到一百五十輛,在正面攻勢掩護下成功突入腋目後方,並一直沿著腋目修建的道路橫衝直撞,插向泊洋郡以西,艾郡以南,一舉打亂腋目東線部署。
至十月中旬,東線戰局徹底糜爛,蔣傑率領第一摩托化集團軍向北狂飆突進,不僅打通被圍長孫郡縣,並給防線後方腋目築路大軍與零散兵營造成重創。
聯軍越戰越勇,一舉擊潰泊洋、岱平兩郡之敵,於十一月下旬全面收復兩郡,打通被圍三年之久的廣源諸郡。
而與此同時,西線的戰事姍姍來遲,由於東線取得的重大突破,西線按兵不動頗讓天子臉上無光,遂於七月底八月初,鼓動諸侯北伐,第一仗就打了個不痛不癢,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勉強硬著頭皮往前衝。
由於眼紅鹹軍裝甲車輛,戰事進展的不順,自然都歸結於沒有鐵甲車輛掩護。
而且還有更要命的問題,前番連續繳獲了三四百門的榴彈重炮,靠人和騾馬根本牽引不動,獨角馬也夠嗆,且在北方炎熱地帶極為不適。
蕭公毅為解決火炮牽引和彈藥運輸問題,向百里燕要了一千兩中卡,而諸侯卻沒有這等待遇,因此重炮火炮調動效率極為低下。
到十月底,西線共計發動兩次進攻,一次不痛不癢,一次還是東線之敵奔潰,西線暴露鹹軍兵鋒之下,腋目主動放棄所致。
十一月初,經過兩年準備,鹹軍第一顆鑰熱爆彈運抵前線,慎重選擇目標後,由空艇攜帶至肥元郡實施轟炸,結果不偏不倚落在弗倫名聯盟第三方面軍群,集團軍總部頭頂。
自上將涅爾比以下高階將領全部陣亡,共計造成一萬七千餘人陣亡,六千餘人輕重傷,直接導致艾郡之敵全面後撤,半路又遭蔣傑第一摩托化集團軍劫殺,傷亡慘重。
十一月十四,元帥奧卡獲悉聯軍使用鑰熱爆彈,造成上將涅爾比在內的兩萬三千餘人傷亡暴跳如雷:
“不,這些喪盡天良的異畜,我要殺光他們……”
一旁的馬薩科洛上將沮喪的說道:
“東線戰局已經奔潰,我們必須抽調總預備隊,在涅爾比的西線和北線重新建立防線。以以往的經驗來看,異畜的攻擊持續性只有半年到八個月,眼下他們連續進攻作戰了大半年,我估計他們很快會轉入修整,準備明年的戰爭。
而涅爾比的背後都是熱帶雨林,對他們的快速行進十分不利,他們的運輸工具很難透過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