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靈異小說 > 帝國行 > 第935章 龍鳳會(4)

第935章 龍鳳會(4) (第2/2頁)

只是嚴苛制約了土地交易的權利,以及農業技術的完善。稅法的有機調整,至少不會出現《均田法》頒佈中後期天災人禍引發的土地顆粒無收,而國家和地方權貴橫徵暴斂,令農民賣田,進而惡性迴圈,最後演變成大規模農民起義的局面。

新的稅賦和土地法有機結合,輔以賑災、糧儲和農業技術,即便災年,百姓賦稅只減少不增加,加之國庫充裕,能充分調動國內市場富人手中的囤糧和國外的囤糧,只要國家機構理論上是有效的,便不會存在大規模農民起義。

但《均田法》的弊端是人人分有土地,但允許一定條件下買賣和兼併,而百里燕的《授田法》人人享有土地,死後收歸國有重新分配,而生前不得交易,因此人口如若無限制暴增,土地終有一天是要分配完的。到那天,沒田的人怎麼辦。

因此百里燕在訂立《授田法》時,在序章中指出《均田法》了這一問題的潛在風險,但並沒有提出解決措施,因為在二十年前的技術條件下,以及目前的環境,降低人口增長並不現實。

但百里燕留下了後門,既低保田,而不是均田。低保田充其量讓人餓不死,而均田法是給予每戶足夠的土地,足夠的土地便能供應農戶足夠的開銷,其中也包括副食品、生活開銷,甚至勤儉一些子女可以讀私塾。

而低保田的數量非常少,僅限於口糧上的餓不死,其他副食品、生活用品不足以由低保田供應,因此需要向國家租賃,如此朝廷分配的低保田要比均田法少得多,只有均田法的五分之一到六分之一。

而且當初訂立《授田法》時,百里燕明確寫入,全國糧食畝產平均達到五石後,個人分配低保田的數量會削減,始終讓底層百姓維持在餓不死的水平上,籍此刺激農民租賃朝廷土地的積極性,而不至於因為科學技術進步,畝產暴增,令農民喪失勞動積極性。

因此《授田法》中長期內沒有均田法和人口增長的尖銳矛盾,但時代在發展,人口會暴增,有限資源和無限人口確實是未來的主要矛盾。

儘管當下戰爭頻發人口死亡率高,這個局面暫不會出現,然天下一統之後,天下從此太平,人口恢復增長,不加以控制生育,土地遲早要分完。

《均田法》之所以能在歷代王朝早期建立起強力的秩序,是其滿足了老百姓安穩度日的基本需求,後期由於人口的增長,農業技術的落後,天災人禍的不斷,權貴傾軋以及朝廷橫徵暴斂眾多因素疊加一起,最終促成均田法走向終結。

《授田法》同是當年為解決人心和糧草的強力舉措,同時今天看來也是臨時舉措,並不能最終解決土地的分配問題。

想到此處,百里燕又問薛博林:

“以薛公子所見,若干年后土地當如何變法,如何消除積弊?”

“回永興侯,在下以為,當加大農業植物研究提,以升種子產力,同時以村為一個單位,以已分配的低保田做股,不論新添多少人口,減少多少人口,已經分配的低保田,劃歸本村共有財產,以一個戶口為單位平均分配,而村外的沒有分配的土地則作為朝廷所有土地,以長期租期租給百姓耕種。

如此村中自留土地所得糧食歸村民所有,亦可適當徵收賦稅,而朝廷土地則按先行稅法徵稅,依據每年光景好壞與國情適當上下浮動,如此日後無論增加多少人口,朝廷便不再需要分配土地。

不過如此亦有弊端,如若村中人口大增,租用朝廷土地農民必然增多,長此以往又將陷入授田法人人有田之弊端。

因此加大良種培育的同時,亦應集中高效使用土地,研發比耬車成為高效的播種機,增加城鎮工商規模吸納農民做工,最重要的仍應是繼續大力推行教化,提曾百姓見識,如此便不用整日耕作而不會做工。

唯有多管齊下,疏導人口,提曾田產,擴張產業,集中屯田,多措並舉方能解決人與田,田與國力的根本問題是國富民強與國強民富兼濟並舉之措。”

薛博林一番細緻論述邏輯嚴謹見解入木三分,堪稱世間精闢大論,百里燕被其所論深深折服。

鑑於其論述過於超前,暫不具可行性,但他不能在態度上加以做任何的肯定,遂口氣平淡說道:

“薛公子之意,本侯明白了,請坐吧。”

“謝永興侯。”

但凡與土地有關的改革,都必須慎重。

薛博林的措施大致歸納起來為四條具體化措施。一,集約使用土地。二,擴大基礎教育與技能培養,增加工商業就業崗位,實現城鎮化。

三,加大農業科研投入提升畝產,推廣機械化自動化播種與收割,延遲城鎮化緩慢和人口增長帶來的壓力。四,最後天下太平,適當控制人口規模,實現資源經濟與人口的均衡發展。

要說這四條,基本上不都不符合當下國情,卻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

最新小說: 大明國醫:從九族危機到洪武獨相 退婚後,太子他忽然對我圖謀不軌 超級讀者系統 大唐太子:開局硬剛李世民 無限之園 校花的貼身奧特曼 終末之城 一片孤城萬仞山,春風再度玉門關 主角光環奪回計劃 你應喚我一聲小叔 全城黑心酒樓都被我罵倒閉了 全家一起穿,反派瑟瑟發抖 反派崽:這個家沒我得散 女知青帶夫回城 寵妾滅妻?將門嫡女開局休夫 對照組知青在年代文裡吃瓜 巫女[無限] 異世界中餐館 惡婆婆重生後,全家崩劇情了 扮演黑月光後男主更瘋了[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