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明區私塾衚衕,鄭家坐北向南的四合院裡,鄭媽媽澆著東廂房南窗下的月季花,朝西廂房叫著女兒:“妮妮,你不是說今天早上去東園澆花嘛,太陽都升起來了,快點起來吧。”
西廂房裡傳出了鄭曉文的聲音:“媽媽,今天是星期六廠休,我才睡了個懶覺,我這就起來。”
鄭曉文的父親是中醫學院的中醫大夫。她的媽媽是華元一中剛退休的教師。
鄭曉文有一個大伯、一個姑姑。大伯家在外地,姑姑家在華元市內。
鄭爸爸、鄭媽媽都十分鐘愛他們的女兒,視女兒為掌上明珠。
鄭曉文今年二十八歲,她也和很多女孩一樣,喜歡時尚的衣服鞋襪,喜歡流行漂亮的髮式,愛整潔。
平時她話不多,如果和朋友們在一起,她也很會嘻鬧。
她愛書法繪畫,愛吟詩作詞。她興趣面寬,愛好比較廣泛。
她不善交際,不會攀附,可自然界的大風光、小景緻卻都會觸到她的心靈。
她的內在,是個善感卻不多愁,這樣的一個女孩子。
她的外在給了人穩重的印象,看似她很成熟,其實她在很多方面都很單純,不過她也很有思想。這思想促使她去認識、去感受人生的春夏秋冬和喜怒哀樂。
她的善感全都表現在了她的文字裡。
她的不多愁,也都表現在了她的文字裡。
她經常寫日記,她的日記內容,不只是她自己看到、聽到、遇到、感受到的事情記錄,更多的是她的思想傾吐。
有時候她還會在日記裡遊樂文字,以此來愉悅心情。
有時候,她遇到不愉快的事,也會在自我空間裡或用文字表述,或用自語方式感慨一番,以此達到抒發感情、祛除胸中積鬱煩憂,來使自己的身心舒展、輕鬆愉快。
她大學畢業之後,去了華元市第九中學,在第九中學的幾年中,後兩年是在時不時的頭疼病中度過的。爸爸配製的中藥,她服過之後痊癒,隔段時間又復發。
今年三月,她調到了華元市二輕局,工作是照管二輕局下屬的三個廠子,以塑膠廠為主,隔三差五到局裡彙報一次情況。
她自從進了二輕局,到塑膠廠上班之後,再也沒有頭疼過,有時候想起來,她覺得挺不可思議的。
鄭家有兩個宅院:西宅,東院。
鄭家的東院面積很大。院子裡最北邊,是五大間坐北向南的上房。
上房前面,西邊是一間玻璃花房,東邊是一間小東屋。小東屋裡養著一隻黑背黃犬:大黑。院子西南角的臨街地方,是兩個衛生間。
有一天,鄭曉文對爸爸、媽媽說,有幾個上中學的孩子的家長,在塑膠廠門外等她,說想讓她為他們的孩子輔導英語。
爸爸、媽媽聽後,都說教學相長,同意了,便把東院上房裡,西邊的兩大間,做了英語輔導室,每星期三晚上輔導學習一次。
從西宅進這個東院,要經過西宅東廂房的南山牆、與大門影壁牆之間的夾道,再走過東西兩院之間院牆上開的月亮門兒,就到東院了。
鄭家的這個東院裡,東邊近東牆地方對著月亮門兒,有一座三米高的假山,假山峭壁上,有一株大懸崖小菊已是綠蕾透白。
假山朝著月亮門兒的正面山腳下,是一個和假山一樣寬的半圓形碧潭,碧潭裡面養有各種顏色的金魚。
假山北邊和小東屋之間,這個寬敞的地方有一個葡萄架。
月亮門兒北邊,稍靠院中間一點是個仿古挑角涼亭,亭子面積稍大,裡面有石桌、石凳。
月亮門兒的南邊兒,種著一棵金銀花,金銀花的藤蔓早已無拘無束地攀上了牆頭。
東院周圍靠圍牆的地方,有很多石榴樹、棗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