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在歸服堡的百姓,都已經開墾土地到了安東。”
為了方便崇禎理解,洪承疇拿出地圖鋪在地上,邊說邊指路。
這份地圖從哪裡來的?
楊承應送的。
崇禎為了方便看清楚,離了御座,走到地圖前,細細觀看。
“安東是哪裡?”崇禎問。
“這裡。”洪承疇指了個地點,“這裡原名鎮江堡,後來被楊承應占據,再加上奪取定遼右衛的鳳凰城,合起來稱安東縣,縣治在鎮江堡。”
“這裡和李朝是一江之隔。”崇禎驚訝道。
“是的。楊承應平定東北後,在這裡設縣。並建立互市點,與李朝進行互市貿易。”
洪承疇手指在地圖上划著,說道:“岫巖城也改名岫巖縣。從岫巖的礦,透過五重河上船隻,運到安東縣。
再從安東縣運到鳳凰城,最後運到瀋陽。”
“怎麼不走大片嶺墩?”崇禎看繞了這一路,有些好奇。
“以前的確這樣走。”
洪承疇答道:“但是隨著需要增多,改走河運和海運,到安東縣轉陸運。”
東北在明末多深山老林,開出一條道路很不容易。
從瀋陽到安東的道路,因為後金軍和楊承應的行軍需求,已經做了整修,基本滿足大規模運輸的道路要求。
洪承疇道:“土地不夠,而流民還在大量湧入。為了防止因流民而鬧出大事,也為了開拓東北,所以楊承應請求朝廷,准許他招撫流民到東北開墾。”
崇禎捋了捋鬍子,若有所思。
洪承疇繼續道:“這麼多人開墾,需要糧食供應,這就需要數條好的路。開路,也就成了和招墾一樣重要的大事。
兩件大事加在一起,需要大筆銀子的花銷。
所以,鬧出這些事來了。”
洪承疇不懂鐵路,免得崇禎東問西問讓他招架不住,乾脆沒提。
“楊承應也缺錢?我可是聽說,他的銀庫和糧倉,又高又大。”
崇禎覺得不可思議。
“這個問題,臣也問過楊承應。”
洪承疇說道:“他對臣說,錢應該是活的,而不是死的。有賺才有花,有花才有賺。
庫房的錢留著是以防萬一,他要借錢用於開墾和開路。”
“借錢!”崇禎覺得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