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是尚可喜的標營……
步兵結束後,才是騎兵方陣。
孔有德的騎兵師,毫無疑問是最亮眼的存在。
然後是炮兵。
五花八門的大炮,在馬車的牽引下陸續從眾人眼前經過。
觀眾席不時響起歡呼。
最後是參與運動會的方陣。
比起軍隊的步伐整齊,由平民組成的方陣就顯得十分鬆散。
很多人還不好意思,一邊捂著臉,一邊走。
臉上肉眼可見的紅了。
整個開幕式持續到中午,才結束。
給與會眾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特別是徐光啟、孫承宗和楊嗣昌三位。
他們都被深深震撼著。
“楊駙馬在遼東的地位已經不可撼動,這對大明來說到底是喜是憂。”
一回到館驛,楊嗣昌就憂心忡忡的說道。
他現在官拜山永巡撫,和遼東鎮只隔著山海關,切實的感受到壓力。
“可否奏請朝廷,把范文程等人封官,然後從遼東調走。再派一批官員來,釜底抽薪。”
楊嗣昌建議道。
“如果這個方法可行,崔呈秀就不會一直待在遼東巡撫的位子上。”
孫承宗搖了搖頭道,“何況大部分是主動投靠,連科舉都沒考過的人。他們大量進入朝堂,你讓那些參加過科舉的人,心裡怎麼想。”
“沒錯!而且我發現蒙古首領也有參會,這說明遼西周邊的情況沒有我們想的那麼糟糕。”
徐光啟說道:“難怪薊鎮外圍沒有出現蒙古人,原來都在靠近遼西的位置放牧定居。”
“兩位大人,接下來該怎麼辦?總不能空著手回去,被陛下斥責吧。”
楊嗣昌雙手一攤,滿臉愁容。
“不這樣回去,又能怎麼辦呢?”
徐光啟嘆了口氣:“陛下問罪,我一人頂著便是,絕不會連累二位。”
孫承宗也嘆了口氣。
楊嗣昌卻不這麼看,在他看來,徐光啟這老頭能官拜禮部左侍郎,甚至有入閣的可能性。並不是徐光啟多能幹,而是皇帝借他安撫遼東軍。
皇帝真要怪罪,不會怪不到徐光啟頭上,而是拿他或孫承宗開刀。
唉!我的日子難過了。楊嗣昌鬱悶地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