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下可好,停著不動就成了活靶子。
楯車被挨個點名,死傷慘重。
中路攻勢暫時停在這裡。
後金軍的右翼是劉興治率領的,混雜了蒙古人的輕騎兵。
打這一仗,劉興治心裡是沒多少信心,特別是得到訊息明軍正面有二十七門火炮。
所以,他很雞賊的讓蒙古騎兵在前開路,自己率領心腹旗丁在後面名義上督戰,實際上儲存實力。
蒙古人也不傻,知道他打得什麼主意。可是人家是後金國的統帥將領,自己只是奉命來到炮灰的,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
這些蒙古人只好硬著頭皮在前面衝鋒。
很快,他們迎面遇到了明軍。
這支明軍以盾牌為前陣,在最前設有拒馬陣,身披重甲,人手一杆長槍。
一看到這支部隊,劉興治人都麻了,這不是楊承應的長槍重灌步兵嘛!
“水火無情,百戰克敵!”
聽到這聲音,劉興治知道他們要幹什麼,趕緊發旗語,讓自己部下放緩速度。
蒙古人不知道,一股腦的衝了過去。打算先用騎射,射死幾個再說。情況樂觀就挑開拒馬陣,然後殺進敵陣。
一支支狼牙箭飛來,都被明軍巨大的盾牌擋住。
正覺沮喪,就看到天空飛來了一群“蝗蟲”,等看清是短槍的時候,已經完了。
“啊!”一道道慘叫聲響起。
桑齋忙用蒙古語喊:“Яарах(衝上去)!”
挑開拒馬陣,衝入敵陣,是應對的最佳選擇。
於是,蒙古騎兵一個個用鐙裡藏身的技巧躲避短槍,飛快地接近敵陣。
明軍響起小鼓聲,投槍放下,拿起長槍。
最前方都是精壯的漢子,用很粗的木頭,一頭削尖的那種,從盾牌縫隙頂出。
蒙古騎兵一看,知道這不能再衝鋒,趕緊放慢速度,派人告知劉興治,下一步如何處理。
劉興治讓他們不要硬衝,選找機會繞行攻打側面。
然而,談何容易。
只要稍微放慢速度,就得注意投槍。
人家不投人,轉投馬。
馬匹一倒,蒙古人就沒了依仗。
雙方就這麼拉扯著。
劉興治躲在後面看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