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三年八月二十七,駐紮在蓋州和馳援蓋州的後金軍合成一股力量,出城迎戰楊承應。
以劉興治、蒙古頭目桑齋為首,三千輕騎為右翼,全部聽劉興治指揮,攻打楊承應的左翼。
以薩哈廉為首,率領兩千七百具甲重騎兵為左翼,攻打楊承應的右翼。
中路,碩託在左,庫爾纏在右,嶽託居中指揮。
老規矩,用炮灰推著楯車為前陣,後面跟著運土車和帶著弓箭或鳥銃的包衣,再後面是後金旗丁,及巴牙喇護軍。
最後是嶽託等人的親兵。
全軍共計一萬五千,朝著楊承應的營寨出征。
城樓上響起陣陣鼓聲,響徹整片戰場。
當他們出現在明軍視野裡,明軍也露出了獠牙。
“掀開!”
蓋在大炮上的雜草,隨著彭簪古一聲令下,被掀開。
一門門鐵製、銅製紅夷大炮,出現在敵人眼前。
“一、二、三……二十七門!”
負責瞭望的哨探見了,慌忙回報嶽託。
嶽託也是吃了一驚:“對方果然早有準備,二十七門,好大的手筆。”
看到這情形,碩託趕緊派人來問:“是撤軍?還是進攻?”
嶽託有些後悔出城,但是想著自己人多勢眾,如果不能驅趕楊承應,會被輕視的。
於是,他下令:“全軍不要害怕,全速前進,只要越過幾道壕溝,就能砍殺敵人的大炮!”
旗語頻發,牛錄額真各自約束部下,繼續進攻。
明軍,火炮陣地。
每一門火炮都有一個專門用統規、統尺校準射擊諸元。
他們不慌不忙的校準,各自瞄準目標。
“放!”
彭簪古一聲令下,火炮發威!
哐哐哐……哐哐哐……
嘭嘭嘭!
打雷一般的聲音,驚得不少沒見過紅夷大炮的人心寒膽戰。
在紅夷大炮的面前,楯車就成了擺設。
每一顆炮彈落下,十發有七發砸中楯車,人車俱亡。
後金軍仍然勇猛衝鋒。
遇到第一道壕溝,楯車停下來,運土車趕緊上去填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