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日,孫承宗抵達山海關,巡視王在晉打造的防線。
他愕然發現王在晉的戰略,竟然是在山海關外的八里鋪再修一道防線。
看到這城防,孫承宗把王在晉叫來,問道:“王大人,你修了新城,是要拿舊城的四萬人防守嗎?”
“不是這樣的。”
王在晉答道:“新城建好以後,我要再添一倍的兵力用於防守新城。”
“那你的意思是在新城放八萬人。
那麼新城背靠舊城,一旦新城被破,新城潰兵往舊城潰逃,改如何處置。
如果新城守得住,哪還要舊城幹嘛?
如果新城守不住,你是想開關救援呢,還是緊閉關門。”
孫承宗在朝為官多年,說話語氣平緩穩重,但是說的內容卻字字誅心。
王在晉聽罷,心說原來孫尚書是來找我麻煩。哎,要是前兵部尚書還在就好了,省心。
面對孫承宗的質問,王在晉不敢不答:“孫老,新城即便是被攻破,潰兵也可以走關外三道關逃進來。”
“那還不是會被建虜利用潰兵,攻入山海關。”孫承宗反問。
“我會修三個寨子在山上,接納潰兵。”
王在晉趕緊回答。
孫承宗有些無語了。
還沒潰兵呢,王在晉就準備修專門接納潰兵的寨子,這不是鼓勵士兵逃走。
士兵都跑了,新城豈不被建虜輕而易舉的得到,那修這個新城不是浪費錢。
“算了,此事到此為止吧。”
孫承宗看了眾人一眼,問道:“哪位是袁崇煥?”
一個個子不高、面板略黑的中年人出列,拱手道:“下官便是袁崇煥。”
“你主張屯兵寧遠,有什麼理由嘛?”
“理由有三,第一,寧遠距離錦州和廣寧較遠,可以避開敵人的鋒芒,有時間造出一座新城。
第二,修成後窺視錦州,並且及時救援十三山義軍等百姓自發組織的反抗建虜的勢力。
第三,寧遠作為遼西門戶,地位雖不及錦州,卻可以初步起到遏制的作用。”
這些話,袁崇煥想了很久,一股腦兒都說出來。
孫承宗聽罷,頻頻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