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承宗受到葉向高的召見,時間是天啟三年六月十五日。
葉向高向他吐露了王在晉和袁崇煥就山海關駐軍,還是寧遠駐軍並徐圖收復錦州的事。
孫承宗聽完葉向高的疑慮後,當即表示:“十三山義軍到底情況是怎樣?建虜具體什麼動向,非親赴前線才能知道。
葉首輔您身體不太好,又肩負治國重任,不便親自前往。
孫某忝居兵部尚書,這件事應該由孫某親自走一遭。”
聽到這話,葉向高太高興了,終於來了個稍微靠譜的人啦。
袁崇煥曾經到山海關探查,如今孫承宗也去前線調查。
如果大明袞袞諸公都和他們一樣,自己省心多了。
於是,葉向高當即表示支援:“如此甚好,我上奏皇上,派足下前往山海關視察。”
“那我回去準備,聖旨一下旋即出發。”
“甚好。”
葉向高等孫承宗走後,立刻提筆寫了份奏本,懇求皇帝同意孫承宗前往山海關視察。
奏本由魏忠賢遞到天啟皇帝手裡。
此時,天啟皇帝正在看楊承應的謝恩折。
“這楊承應真有意思。”
朱由校笑道:“前段時間,據報楊承應極力反對這門親事,現在居然這麼乖巧,還寫了謝恩的奏本。
還讓公主為新造的大炮賜名,有意思。”
魏忠賢彎腰低頭,表情恭敬:“應該是徐光啟勸了他,他這才欣然接受。”
“徐光啟有功,當賞。另外告訴袁可立,派去調查朝|鮮之事的人不要苛責,給楊承應留些面子。”
“是,老奴下去後就辦。”
說著,魏忠賢從袖子裡那出奏本:“葉向高上奏,請陛下准許兵部尚書孫承宗前往山海關視察。”
“準。”
朱由校想都沒想就答應了。
山海關屯兵十萬,每日消耗大量的錢糧。
眼看著皇祖父積攢的內帑,被自己和魏忠賢越花越少,心裡難免著急。
讓孫承宗去一趟山海關,萬一發現沒有屯兵的必要,可以順勢同意,減少開支。
聖旨即下,孫承宗便啟程前往山海關。
王在晉得知此事,心裡雖然惱怒袁崇煥的“背刺”,還是不得不暫時放棄對袁崇煥的攻擊,做好迎接孫承宗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