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他又讓王在晉帶路,巡視了一片石等地。
在巡視的過程中,孫承宗又聽取了閻鳴泰的意見。
此時,他內心深處已經有了決定。
但他這個決定卻要了十三山義軍的命。
因為孫承宗決定把王在晉的方案和袁崇煥、閻鳴泰的意見來個和稀泥。
首先,他上奏朝廷,停止王在晉修建新城的行為,把省出來的經費用於招撫遼人百姓。
其次,不直接收復寧遠,因為代善的兩紅旗就在廣寧,孫承宗認為這還是太危險。
怎麼做呢?
孫承宗上奏朝廷,讓閻鳴泰、袁崇煥做搭檔,把招撫來的遼人百姓安置在中前、前屯區域,讓這一帶成功穩定下來。
然後穩紮穩打,緩慢地往寧遠方向恢復。
至於十三山義軍的死活,孫承宗決定暫時不管了。
事實上,他也管不了。
因為他只是決定,還沒得到朝廷批准。
這卻引起了袁崇煥的反對。
孫承宗離開前,袁崇煥主動找到他:“十三山義軍無論真與假都要策應,這些與建虜奮戰數月的好漢們,正是最好的兵源。”
“我雖是朝廷的兵部尚書,此時卻無權調動兵馬,需要回去奏明皇帝,由皇帝定奪。”
孫承宗說道:“再者,建虜近在咫尺,想救也無力救援。”
袁崇煥急了:“即便是不救,也該趁著建虜分身乏術,進駐到寧遠,修建城池啊,幹嘛待在中前、前屯區域。”
“建虜勢大,我們應該穩紮穩打,步步推進才是。”
對於袁崇煥,孫承宗很有耐心:“你沒看見金州鎮就把新城建在新屯,那距離蓋州多遠啊。”
“情況不同罷了。”
袁崇煥不認可這種比較:“金州鎮再往北都是開闊區域,楊承應修城意義不大。
同理,我們應該修在關鍵位置,而不是浪費錢財在這種隨時被攻破的地方。”
“你的話有幾分道理,但你趕緊執行我制定的策略吧。”
孫承宗示意他退下。
袁崇煥無奈地選擇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