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上。
大雨滂沱。
馬蹄踩在爛泥中,拔出泥湯。
身前的將士扣著轡頭,借力前行。
身上的紅色毛氈被雨水浸得如鐵板一塊。
內裡的鋼甲貼在身上。
視線推高。
數千將士在大雨中艱難前行。
一名遊騎從後面飛奔到前方。
隨後翻身下馬,對著同樣拉馬前行的將領開口道:
“將軍!雨太大了!”
“將士們首尾不接!”
“還是等雨過了再走吧!”
頂風冒雨的將軍抹了一把臉,笑道:
“老子當年率領三萬騎兵,在北風飛雪中殲滅十萬韃子都不在話下!”
“區區冒雨斬倭又算得了什麼!”
“不要聒噪!”
“然後你們的人跟緊了!”
隨後繼續悶頭趕路。
……
【大明軍隊進入朝鮮時正值夏季,連日大雨滂沱,從定州到平壤之間路上泥濘難行。】
【朝鮮領議政大臣柳成龍勸阻明軍暫緩進兵,祖承訓卻執意孤軍進兵平壤。】
【他帶三千鐵騎和五百朝鮮軍,一路艱難開拔,到達平壤城外時已是筋疲力盡。】
【小西行長早已命令日軍偃旗息鼓,嚴陣以待,隨後大開城門,打算給明軍來個甕中捉鱉。】
【面對這種顯而易見的險境,祖承訓再次顯示出傲慢與輕敵,認為日軍不過是虛張聲勢擺的空城計。】
【領著軍隊大搖大擺的緩步前行。】
【明軍進城後,陣型被迫變成長長的縱隊,前隊如果遇到攻擊後隊根本無法應援。】
【等凌亂的明軍冒著大雨剛走到大同館時,小西行長一聲令下,數千挺鐵炮齊齊發出!】
【第一批入朝的明軍幾乎沒有看清敵人的模樣,就已經全軍覆沒,祖承訓僅以身免。】
……
{拿臉探草叢,他怎麼敢的呀?}
{祖承訓帶領的這支火器騎兵被稱作跳蕩騎,裝備精良,久經沙場。}
{他們除了隨身攜帶弓箭和大刀,還配備一杆為後人之津津樂道的三眼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