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世代,絕大多數的人,都寧願被判處死刑,甚至是腰斬之刑,都不願意被判處黥刑。
因為對於這個時代的人而言,生命,並不是最寶貴的東西;
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還有很多。
比如名譽;
比如聲望;
比如宗族;
比如先祖。
這也正是後世,那些老一輩的人,為什麼會那麼牴觸紋身,甚至刻板的認為紋身的人,都不是好人的原因。
因為經過華夏數千年傳延,‘紋身’在華夏文化中的象徵,只有兩個;
——被處以‘黥刑’的罪犯,以及不知道‘體之髮膚,受之父母’的蠻夷······
至於為什麼要說,‘黥刑’是曾經存在於漢律中,則是因為黥刑在內的絕大部分肉刑,都已被先帝劉恆所廢止。
取而代之的,是‘髡(kūn)’‘鉗’。
髡,其實就是把犯人頭頂的頭髮剃掉;
而鉗,則是用鐵箍,束住犯人的脖子。
對於後世人而言,這,就更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了。
——不就是地中海的怪異髮型,和套住脖子的枷鎖嗎?
但對於這個時代的人而言,還是那句話: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有很多······
如果‘黥刑’,都不足以說明破相,對這個時代人而言,究竟意味著什麼的話;
那另外一個真實發生在歷史上的案例,顯然能更直接的說明問題。
——鳳雛龐統!
與臥龍先生諸葛孔明齊名的龐統,在最開始,並沒有得到紹烈帝劉備的重視;
而原因,正是因為鳳雛龐統,沒有像臥龍先生那樣,生一副好皮囊。
雖然最終,龐統還是憑藉自己的能力,打消了外人對自己丑陋樣貌的偏見,但單就是劉備‘不嫌你醜’的態度,就讓鳳雛龐統感恩於心;
甚至為了報恩,甘願用自己的死,為劉備贏得了西川,這一塊起家的根據地。
而鳳雛龐統所生活的東漢末年,距離如今的漢室,足足過去了三百多年······
經過三百多年的思想進步,三國時期的龐統,都還能因為‘樣貌醜陋’而不受重用;
就更何況如今,這個尚處於劉漢初期,仍舊盛行‘以貌取人’,信奉‘相由心生’的觀念的時代了。
所以,毫不誇張的說:劉非臉上,那道指甲蓋大小的小疤痕,對於這個時代的人而言,基本不亞於終身殘疾。
——這道疤痕,已經將劉非的政治生命全部葬送!
若不是劉非,是當今天子劉啟的兒子、是命中註定的宗親諸侯,單就是這道疤痕,就足以毀掉劉非的整個人生······
“老五,是我劉氏宗親的頂樑柱;”
“在皇帝的兒子中,老五,是最先長成的丈夫。”
不知過了多久,久到殿內的氛圍,都因為這漫長的沉寂,而逐漸陷入一陣詭靜,竇太后一聲突兀的低語,才將眾人的心緒拉回眼前。
就見竇太后緊緊握著劉非的手,紅著眼眶,神情滿是莊嚴的望向殿內眾人。
片刻之後,又緩緩抬起一隻手,輕輕指向劉非眼下,那道猙獰的疤痕。
“老五臉上的這道疤,是為我劉氏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