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首先把肉餡從冰箱中拿出來,倒入幹豆角幹槐花和木耳碎,打入一個雞蛋,最後撒入蔥末。
蔥末不能提前加入到肉餡中,因為時間長了會有一股腐蔥味兒。
只能在包的時候往裡加,這樣蔥香味兒才能出來。
盆裡再加一勺鹽,倒入香油和一大勺熟豬油。
在乾菜中,幹豆角是個很神奇的存在。
這玩意兒不管跟什麼搭配,都需要大量油脂才好吃。
比如干豆角炒臘肉、幹豆角燉肉、幹豆角燉排骨,都是這種菜品。
現在包包子,也需要加入油脂才好吃。
把餡料充分攪拌均勻後,就可以包了。
很多人都覺得包素餡比包肉餡的簡單,其實這是錯誤的。
不管餃子還是包子,肉餡都比素餡簡單,因為肉餡已經被打上勁兒,比較成團。
而素餡中的雞蛋和韭菜都是散著的,一不小心就會灑出來。
徐拙把麵糰搓成長條,做成大小均訂的小劑子,然後用小擀麵杖擀成兩邊薄中間厚的麵皮。
魏君明拿著麵皮開始包。
他把麵皮放在手心託著,另一手挖一些餡料填進去,然後順著麵皮的一角開始捏褶皺。
等捏夠一圈,包子也包好了。
他對白案不熟悉,捏包子的手法很一般。
不過自家人吃,不講究外在美,餡料實惠才是根本。
爺兒倆一個擀皮一個包,配合得倒是很默契。
包好的包子直接上籠,不過這會兒不能開火蒸,再醒發二十分鐘才能開火。
肉餡兒包完,就該素餡兒了。
徐拙擀麵皮的時候,魏君明拿著菜刀,把早就洗好控水的韭菜切碎。
不管素餡包子還是餃子,韭菜都不能提前切,趕在包之前切是最好的。
切好的韭菜裝到盆裡,立即澆上一勺熟花生油。
這樣做有兩個目的,一是增香,二是鎖住韭菜葉中的水分,防止韭菜出水。
新手做餡兒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韭菜出水了,剛開始還好,時間越長餡兒料中的水分就越多。
這其中的原因就是切好的韭菜沒倒油,等撒入食鹽之後,鹽分導致韭菜葉中水分流失。
不僅在包的時候製造困難,而且蒸好之後味道也會大打折扣,失去韭菜的那種鮮味兒了。
把韭菜中的油充分拌勻,然後加入晾涼切碎的炒雞蛋、幹槐花、木耳碎。
為了增加餡料的黏性,這裡也可以打一個生雞蛋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