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對了,現在,他應當叫鄭森,鄭成功這個名子是那個被你關在宗人院的、後來逃到江南稱隆武帝的原唐王朱聿健賜的,朱聿健還還賜予鄭森國姓,鄭成功是華夏曆史上家喻戶曉的民族英雄,曉勇善戰,令殖民者聞之喪膽,但鄭成功在臺灣收復後不久便去世了,年僅38歲。唉!可惜!可惜!有人說他是被人下毒害了。”
“好!好!”,朱由檢高興壞了,沒有想到大明朝還有這麼多的青年才俊,就連王金龍不失時機的繼續挖苦他的老丈人都不在乎了。
“那個朱聿健後來逃到江南當皇帝了?”,關於這個訊息,朱由檢有點驚愕。
“是呀!說起來,在你老朱家的人中朱聿健還是相當不錯的,你想想,當初建虜入塞,你們老朱家的人誰起兵勤王了?還不是隻有朱聿健?帶著兩千人就過來了,就兩千人呀,能幹什麼?但這事兒至少說明朱聿健心中有國家,還有點膽量。如果你老朱家的人都像朱聿健,也不至於落到今天這樣子,要是都像你的那位叔叔福王朱常洵,大明不完蛋幹啥?那傢伙,都快被李自成打破城池了,還鐵公雞一毛不拔,要是他學著周王的樣子,破財召集人守城?洛陽能破了?他可好,不管身邊的人怎麼勸,就是不肯出錢,典型的守財奴,結果最後還不是城破被李自成搶了,還落的被李自成放到鍋裡和鹿一起燉了吃了,李自成美名曰福祿宴。你這個皇帝呀,什麼都好,就是太死板。你老朱家到你這一代出了多少皇帝?每個皇帝都有些這樣那樣的規定,你說你執行的過來嗎?還不把你的手腳捆的死死的?
“其實,你還是不厲害呀!成祖皇帝就違反了太祖皇帝的制令,太祖皇帝立碑鐵卷明令內宦不得干政,他當皇帝才幾年?就成立了東廠,那些大臣誰放屁了?”
雖然王金龍說的難聽,但說的不是沒道理,朱由檢知道王金龍完全是為了他好,所以,也不在意王金龍大大咧咧的說話嘴上沒個把門的,連他的長輩和老祖宗都敢拿出來評論一番。
朱由檢認可王金龍說的有一定的道理。
“臣再給你推薦一位。”
“誰?”
“長沙知府堵胤錫。”
“他?”
“對!這堵胤錫可不是一般的人物,現在,你可能沒有看出堵胤錫有什麼大本事來,那是離的遠,人家官小,你看不著,堵胤錫確實不是一般人物,他對你也是忠心耿耿的,他與其它的官員不同之處就是善於審時度勢,能團結不同的人去幹大事,本人也非常的有擔當。”
“李自成死後,留下很多的兵將,不能不說他們雖然是草寇,但卻比你那朝廷的官員強遠了,你不在了,你那些官員多數都投降了建虜,但李自成的手下沒有一個投降的,他們反過來聯合你老朱家的人與建虜打了許多年的仗,最後都壯烈殉國了,因為這一點,後世的很多人都稱讚有加,由此,也有很多的人稱讚李自成。”
這就是王金龍胡說了,後世很多人稱讚李自成是因為李自成敢於造反,是一位農民領袖。
“真的?”
“這麼大的事兒,臣敢胡說八道嗎?”
“四月,也就是下個月,堵胤錫聽到你殉國了,失聲痛哭,寫詩《墜龍騷》五章,祭奠你,你那個叔伯兄弟朱由崧逃到了江南,也宣佈自己當皇帝了,任命胤錫為湖廣按察司副使,提督學政。胤錫雖改任學使了,但訓練士卒,講解戰術,更為勤勞,他以國仇未雪為恥,十分注重人才,善於廣泛徵求意見,集思廣益。”
“李闖自成有個侄子叫李錦,獨眼龍,原是李自成內定的接班人,軍中稱為“小李“。李自成死後,李錦率十八部人馬擁兵30萬,自川陝來荊湘間,駐軍於澧州界上,聲稱約明軍會獵,遠近百姓非常驚慌,滿朝文武也十分恐懼,堵胤錫說:國家新造,勢不能剿,應當招撫,事成,乃吾國家之福,不成,即吾畢命之時。於是,他自告奮勇,單騎前往,由武陵過澧水,到達草坪,入營與李錦等會見。”
“堵胤錫開誠慰諭,講明忠孝大義,慷慨激昂,主張聯合抗虜,情真意切,李錦等感動的都哭了,表示聽從命令。胤錫傳達上諭,賜李自成妻高氏命服,又賜李錦及驍將高一功等蟒玉及金銀器,並犒賞諸軍,士兵皆踴躍歡呼,高氏出拜,對李錦說:堵公是一片忠心,你切不可辜負他的好意,當時就留堵胤錫歡宴,筵前奏樂,胤錫婉辭謝絕,哭泣著說:兩京還未恢復,百姓十分困苦,這難道是人臣歡宴聽樂的時候嗎?李錦等感嘆不已,為之撤掉筵席,從此,李錦等將30萬眾皆就撫,聽從胤錫節制,最後都戰死在抗虜戰場上了。”
“朱由崧聽到堵胤錫招撫了李錦等很高興,提升堵胤錫為兵部右侍郎兼僉都御史,並手書慰勞,授李錦為御營前部左軍,高一功為右軍,並掛龍虎將軍印,封列侯,賜李錦名赤心,高一功名必正,號其營為忠貞營,封高氏為貞義夫人,此後,胤錫所部就與李錦等部會合,協同作戰,聲勢大振,打的建虜不敢進犯,再後來,李自成的其它舊部都歸順了南明小朝廷,最後都戰死在抗虜戰場上,基本上都是受到了堵胤錫的影響。”
“說實話,史可法、何騰蛟、瞿式耜都是我大明後期的著名的人物,也都忠心耿耿的忠烈,但我覺得這三個人的才能加起來也只配給堵胤錫提鞋,別看史可法大忠臣,威望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