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檢聞聽大喜,“好呀,你說!朕就知道你最知道誰好誰壞、誰庸誰良了。”
王金龍說道:“這推薦的第一人乃是駙馬都尉鞏永固。”
朱由檢笑了,“永固忠能,朕豈能不知道?”
“知道還不用?皇上知其賢,卻沒有用其賢呀!”
朱由檢一愣,特麼!咋和朕說話呢?但朱由檢也知道王金龍說話就這樣,這一晚上,被他嗆過好幾回了,由其是對王承恩,王金龍這小子說話更損,“愛卿有所不知,祖制,皇親不得干預朝政。”
王金龍說道:“臣說的就是這個。”
“哦?”,朱由檢看著王金龍,他想聽聽王金龍說什麼。
“皇上,祖制,外戚不得干政,無非是怕外戚依仗與皇家的親戚關係危害社稷,根子還不是在皇帝身上,皇帝不允許,誰敢呀?難道明知道鞏永固忠心耿耿,賢能有本事,就因為祖制而賦閒不用嗎?你現在最缺少像鞏永固這樣忠心賢能的人了。外戚會不會干政?原因不在臣下,而在君王,君王英明,外戚怎能幹政呢?只有皇帝羸弱糊塗,才可能發生外戚干政的事兒,但也不一定。歷史上,各朝各代,那個皇帝沒有許許多多的外親,娶一房媳婦,就多了一家外戚,嫁一個閨女,就多了一個駙馬爺,不就是出了一個王莽嗎?多數的外戚不都是規規矩矩的為國出力嗎?那王國興不就是你哥的親小舅子嗎?大事臨頭,他沒辦法,但卻隨你而去了呀?俗話說,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好的外戚該用還的用,你們和你是親戚,他們更忠心不是,但有的外戚你要注意了,不僅不能用,該收拾就要收拾,你那兩個老丈人,他們沒有當官吧,不是一樣沒少幹缺德的事麼嗎?你的那幾個小舅子個個不是都督,就是都督同知,他們利用職權,禍國殃民,算不算干政?您明知道鞏永固賢能,關鍵時刻,知道鞏永固才是最可依靠之人,有大事了知道和鞏永固商量,為什麼就拘於祖制而不敢使用呢?那李國禎、朱純臣不是外戚吧?你看他們都幹了什麼?一個把你的京畿守軍管的稀巴爛,一個結交匪人結黨營私,乾的都是禍國殃民的事兒,是真正將你逼上絕路的人。”
“用人不能看他是什麼身份,而要看他的品質,有一句話叫舉賢不避親,難道說的不很有道理嗎?所以,臣給皇上舉薦的第二個人就是劉文炳,他和鞏永固,一個是你的親妹夫,一個是你的親老表,他們能幹對不起你的事兒嗎?如果京畿的軍隊讓他們兩個管起來,別說一個李自成,就是來十個八個李自成又能如何?從哪裡來,老老實實滾回哪裡去!”
特麼,你在給我上課麼?不過,朱由檢覺得王金龍說的有道理,“你讓朕想想。”
“行!臣給皇上推舉的第三個人就是何復。”
“何復?”
“對!何復這個人非常的有才能,德才兼備,他剛剛當官就任高縣知縣,就遇到李自成的圍困攻打,三年,李自成不能把一個沒有多少兵馬的小縣城怎麼樣,就知道何復的才能了,就連李自成的部下都因為敬佩何復改投到朝廷這一邊了,甘願被何復驅使,不很說明問題嗎?後來,何復因違反上官意圖而被貶謫戍邊,起復後任英山縣令,張獻忠攻打兩年,周邊皆破,唯獨英山安然無恙,你說這何復的才能若何?前幾天,皇上下決心堅守京師,但皇上是明白人,別說皇上就沒有第二套方案?皇上要南巡,路上就的有人開道接應吧,皇上的心目人選不就是何復嗎?這樣有才能忠心耿耿的人,皇上為什麼不加以重用呢?”
朱由檢算是服了,“愛卿,你說的對,何復確實是可用可靠之人。”
“皇上,臣再給你推薦幾個小人物,這幾個人現在都是二十多歲,他們在大明朝亡國後一心恢復大明,乾的都是驚天地泣鬼神的大事,他們的事蹟後人敬仰萬分,幾百年後,其它的人早就被人遺忘了,他們卻還在享受著人們供奉的香火,臣之所以推薦他們,是因為他們心中有大義,堅韌不避險惡,矢志報國,並且年輕,將來你還可以留給你兒子用。”
朱由檢震驚了,王朝居然還有這樣的人物?也感動了,王金龍這樣考慮,才是老謀深算,忠心耿耿,“愛卿,別賣關子,趕緊給朕說說都有誰。”
王金龍說道:“這推薦的第一人叫閻應元,北直隸通州人,現任江陰縣典史。你也知道我朝原來的結局了,老鼠尾巴佔領北方後,接著,還要佔領南方,前年,閻應元赴任江陰典史 ,上任之初,海寇顧三麻子率數百艘戰船進犯,閻應元領兵據守,連發三箭,皆有人應弦而倒,海寇心驚膽戰,不敢再犯。他任內平定鹽盜,安服民亂,政紀突出,江陰百姓感激他的恩德,在社學中為他畫像留念,朝廷本想調他轉任廣東韶州英德縣主簿,因母親病重,且道路堵塞,閻應元沒能成行,全家便在江陰城外砂山腳下散居。”
“建虜要百姓改朝換服削髮,也像他們一樣留起難看的老鼠尾巴,激起了民憤,大家誓死不從,但江陰縣沒有大才,有人邀請閻應元主持江陰縣抗虜大計,閻應元便召集六百人欣然前往,就連那個海盜頭子顧三麻子都受他的感召跟著去了,他以一人之力,率十萬義民,面對二十四萬建虜鐵騎,兩百餘門重炮,困守孤城八十一天,使老鼠尾巴連折三王、十八將,死七萬五千人,史稱江陰八十一日。城破之日,義民無一降者,全城倖存者僅老幼五十三口,閻應元被俘後英勇不屈,被刺穿脛骨,血湧沸而僕,英勇就義,他曾在城門上留詩一首,八十日帶發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萬人同心死義,留大明三百里江山。有一女子寫詩曰:腐胬白骨滿疆場,萬死孤城未肯降。寄語路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後世寫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名句的著名詩人趙翼是一個何等苛刻、狂妄之人, 但他面對閻應元的畫像時,卻也不得不肅然起敬,發出了‘何哉節烈奇男子,乃出區區一典吏’的感慨。”
朱由檢聽到這裡,感動的眼淚嘩嘩的流了出來,“愛卿,有這樣的勇毅幹臣,朕立刻大用。”
王金龍笑了笑,“這就對了嗎!臣推薦的第二位青年才俊叫張煌言,今年二十四歲,前年中舉,文武全才,大明亡國後,他依然召集義士誓死抵抗,試圖恢復大漢江山,奈何大勢已去,人心思靜,但他仍堅守信念,百折不撓,屢敗屢戰,屢戰屢敗,抗擊建虜二十二年,最後被俘英勇就義,他赴刑場時,大義凜然,面無懼色,抬頭舉目望見吳山,嘆息說:大好江山,可惜淪於腥羶!就義前,賦《絕命詩》一首 ,拒絕跪而受戮,坐而受刃,時年四十五歲,葬於杭州南屏山北麓荔枝峰下,成為與岳飛、于謙一同埋葬在杭州的第三位英雄,後人稱之為西湖三傑,其父張圭章,任刑部員外郎,張煌言應當就在京城。說實話,張煌言也就是人單勢孤,要啥沒啥,不然,咱漢人的江山早就恢復了。”
朱由檢興奮不已,右拳擊打著左手掌,“太好了,太好了,朕天亮就派人去找來,委以重任。”
“臣推薦的第三個人也是一位青年英雄,叫鄭成功,其父親鄭芝龍,皇上應當聽說過吧,原先是一個海商兼海上走私集團的頭目,歸順朝廷後也三心二意的,繼續幹著海上的走私買賣,這傢伙一生共有五位妻子,其中第二位妻子是倭國人,叫田川氏,鄭成功便是田川氏所生,今年二十歲,目前應當正在南京國子監讀書。”
“鄭芝龍這樣的人是何品性?皇上應當知道,和你老丈人一樣,除了認錢,其它的人一概不認,心中哪有什麼大義?這傢伙看建虜勢大,大明王朝已經完蛋,南明小朝廷,哦!就是你老朱家的其它人建立的割據政權,成不了氣候,就投降了建虜,鄭成功依然和他的父親決裂了,開始了他抵抗建虜的轟轟烈烈的一生,他曾和張煌言聯合作戰,最後,因大勢已去,就率兵攻下被荷蘭人佔領的臺灣島,作為抗虜的基地,直到死,一生都在幹著恢復漢室的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