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堂堂正正,沒有人敢否定。
朱元璋一個人提著刀,是沒法驅逐韃虜的。
姜星火話鋒一轉,直接道出了這裡面的本質原因:“而這數百萬眾,浴血拼殺,血性難磨,好勇鬥狠,若是放回民間,難道不是必然釀成大患?而即便朝廷願意遣散,對於這批有功之臣,又如何一下子拿得出海量的遣散之財?故此太祖高皇帝考慮實際,設立了衛所制度,難道這不是法因時而定?”
姜星火的話語如同連珠箭一般射向在場諸公的胸口,堵得他們發悶。
“而今日衛所制度為何漸漸有崩塌之勢?為何衛所百姓會逃籍?”
此時針砭時弊的姜星火,冷笑不止:“原因同樣再簡單不過,時代變了!大人!”
“如今天下安定,大明已經從元末戰亂那種命如草芥的時代中走了出來,有能力考科舉做生意的衛所百姓,又怎麼會樂意一輩子種地當兵呢?”
“法既因時而定,自可因時而變!”
“此乃我第一問,第一答,諸公自可評判討論,若有錯誤,皆可指出。”
大臣們漸漸議論紛紛了起來。
“是啊,太祖高皇帝設立衛所制,考慮的是當時的時代情況,如今的時代已經變了,若是強行讓制度不變,恐怕便是所謂刻舟求劍、緣木求魚了。”有年輕的大臣感慨道。
“沒錯沒錯.如果不想讓這種情況繼續下去,只有兩條路選擇,要麼放開軍戶參與科舉、經商的渠道,要麼就變革衛所制度。”
“話是這麼說的,可畢竟這麼多衛所人口,數以百萬計呢.”
“這確實有點麻煩,還是不要輕易變動為好。”
“話雖這樣說沒錯,但是要變革制度也絕非易事,且看這衛所制,也是太祖高皇帝在世之時便想了許多方法,權衡利弊方才完成。”也有年紀較大的大臣表示擔憂。
群臣低聲議論紛紛各抒己見,一邊是支援變革制度,一邊是認為制度雖然不太適應現在的情況,但還是維持不變比較好,畢竟不變不錯。
但出乎王景意料的是,竟然幾乎沒有人認為,衛所制在三十多年後的這個時代是完美無瑕的。
王景的面色有些發白,他根本就想不到,姜星火的反擊竟然如此條理清晰,如此步步為營!
一番話語下來,竟然把風氣引向了另一個角度。
朱棣看了眼激烈爭論的群臣,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果真,人心總是不齊的,哪怕他們嘴裡喊著反對新法,但只要涉及到不同的觀點和立場,就不可避免地會發聲質疑、爭吵。
不過……
朱棣轉頭望向姜星火,他要的就是這個結果,這些大臣也並未讓他失望。
“接下來便是第二問,第二答!”
姜星火繼續出聲,轉眼間攻守之勢異也,竟然成了姜星火咄咄逼人的姿態。
“第二問!”
“洪武開國,太祖高皇帝為何行寶鈔之法?為何不用宋朝銅錢、鐵錢?”
“宋朝貨幣舊法,難道不是舊法嗎?太祖高皇帝為何要下詔中書省造大明寶鈔,令民間通行,同時令民間不得以金銀物貨交易,違者罪之?”
姜星火一聲聲帶著問號的答案,如同疾風暴雨般,吹打在眾人的心頭。
“還不是因為開國之時缺銅缺銀?現在經過了三十年的恢復生產,大明還缺銅嗎?再過三十年,在場諸位誰敢肯定大明還缺銀?”
“太祖高皇帝是根據開國時的時代情況制定的鈔法,而如今鈔法崩壞,諸公難道不是有目共睹嗎?難道諸公發的俸祿裡面沒有寶鈔嗎?”
“如果到了不缺銅、不缺銀,而寶鈔繼續崩壞的時候,難道這貨幣舊法,諸公不管、不看、不談,就當看不見,它就不會自行崩潰嗎?”
“這‘法’的敗壞是因為諸位裝作看不見就不會發生嗎?到時候怎麼辦,難道還不是得變?”
滿朝文武,想起自己每個月發的俸祿裡,貶值的不成樣子的寶鈔,不由地面面相覷,哪怕是臉皮最厚的人,想要反駁的那句“太祖高皇帝鈔法不該變”,也是委實說不出口了。
如果說衛所制還有人堅持不變,覺得慢慢爛掉比改變好,但鈔法這種大家能切身感受到的東西,但凡要點臉,都說不出來不該變的話。
不變,你以為是沒人想變?只是沒人有能力、見識、勇氣來變,來承擔背黑鍋的後果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