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人事準備,需要滿足識字、懂術數、廉潔、異鄉人?可以。
③政策分解,新的稅收機構、人員、制度,‘大明稅警總團’?
④政策實驗,尋一試驗地。
⑤政策宣傳,擬辦報紙。
⑥政策推廣,暫無。
姜星火問道:“也就是說,如果我能證明,不識字不識數的人,在三個月內學會加減乘除,學會認識五百個常用字,是不是人事準備就能完成?繼而倒退,組織準備也具備可行性?”
“自然如此。”朱高煦悶聲道。
夏原吉好奇問道:“大明稅警總團,是什麼意思?”
“警者,戒也。《周禮·天官·宰夫》載:正歲則以法警戒群吏。”
“稅警,便是用來警戒群吏切莫貪墨稅收的人員。”
“如果我能證明之前那一點,便可以尋些老卒,同樣教導,先培訓出一個團體,在某處小規模試驗,繼而開始逐漸擴大推廣範圍。”
夏原吉又問道:“報紙呢?”
“報紙便是跟邸報類似的東西,只不過在版面和內容設定,以及印刷精美程度下,都有所差別,主要是給老百姓看得。”姜星火道。
“給老百姓看?老百姓又不識字.”
夏原吉忽然收聲,認真地看向姜星火:“姜先生,伱莫不是真有什麼法子,能教人快速識字吧?”
“自是有的。”姜星火笑著說道。
“什麼法子?”夏原吉好奇問道。
姜星火看著這位身份神秘的秋先生,淡淡道。
“先不告訴你。”
夏原吉差點一口氣沒喘上來。
“接著說。”
姜星火絲毫不以為意,繼續道:“而既然有了稅警總團,便可以搭建稅警機構之前你們覺得新建獨立的鄉級收稅機構,最大的問題是費錢且佔用編制,其實不是的。”
“其一,你把稅警當做獨立的幾個衛就好了,大明又不是養不起多出來的幾個衛。”
“其二,費錢的原因,便是怕養人的錢,還不如因為新的收稅機構而多收上來的錢。”
“但是如果你們換個角度去想,其實稅警的作用,絕不僅僅在於收稅。”
“而在於,皇權下鄉!”
夏原吉心頭一震,但還是勉力問道:“每個鄉幾個稅警,皇權便是下了鄉嗎?”
“不,皇權下鄉的真正含義不是幾個皇帝的人常駐,而是皇帝的意志,能夠傳達到鄉里的百姓,否則,鄉里便是土皇帝大過天!”
“有了常駐或是幾年輪駐的稅警,這些稅警又識數識字,朝廷的政令很容易地就能透過他們的口,講給百姓去聽。”
“不要小瞧這一點,很多人一輩子都像是與外界毫無接觸的幼蟲一般,活在地域和宗族所構築的‘資訊繭房’裡。”
“而稅警,就是打破這個‘資訊繭房’的一把刀!”
“從此以後,外界來自朝廷的聲音,就能傳遞到每一個尋常百姓的耳朵裡!”
——————
稅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