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話,陳果也不再多說,而是迅速跟陳念確定了時間,預計在三個小時之內把名單給到他。
放下了電話,陳念深深地吐了一口氣。
在某種意義上,材料學果然還是最能體現一個國家“國運”的科研領域了。
很可能僅僅是因為一個偶然的隨機事件,整個國家就會在極短的時間內實現跨越性的發展。
第一壁材料如此,也許常溫超導材料也是一樣?
如果沒有自己提前做出金屬氫材料的工業製法的話,會不會有一天,在某個契機的推動下,國內的科研人員會搞出更好的東西?
也不是沒有這個可能啊。
陳唸的心裡閃過一絲遺憾,但瞬間又清醒過來:
有些看似偶然的東西,其實也許並不是偶然。
如果沒有前期諸多關於耐高溫材料的嘗試,恐怕再過十年,這樣的“運氣”也不會出現吧.
想到這裡,陳唸的心再次定了下來。
雖然人類科技發展的過程中確實存在許多的偶然性和隨機性,但綜合來說,它還是遵循著一套固定的、特有的規律的。
自己所造成的擾動很大,但也不至於大到會讓人類進入類似於“異星歧途”那樣的黑色幽默劇情裡的程度。
這一次的事件到底是什麼性質,等陳果反饋出清單、找到那個“天賜的材料”,答案就會揭曉了.
陳念思索片刻,最終還是系統裡花費12原電腦解析出了第一壁材料的全部技術。
這次的資訊傳遞過程並不漫長,僅僅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他的腦子裡邊已經清楚地呈現出了所有有關這份材料的資訊。
而當那一串化學式出現在他的眼前的時候,他居然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不,材料的製法並不簡單。
恰恰相反,它極度複雜——但又極度富有“指向性”。
先要使用鎳、鉻、鈷、鐵元素製成已經被驗證效能良好的Cr9FeCoNi高熵合金,然後將其與用氣象沉積法制備的石墨烯透過原子層沉積法進行化學鍵鍵合,最後再以熱等靜壓工藝將硼氮化硼對前期所得的複合材料進行表面處理。
別說後續步驟,光是高熵合金的燒結處理,就涉及到極大的不確定性。
在上一世,陳念曾經聽過一個非常經典的案例,一個實驗室裡,有個兄弟做了6年的實驗,燒了1500爐還多的材料,終於固定下一個相對穩定的引數,馬上就要出成果了,結果有一天再去實驗室,發現無論如何都再也燒不出來同樣的東西。
查來查去查了整整兩週,才終於發現,是師兄動了馬沸爐的氣嘴,導致熱均勻性受到了影響。
這個例子還是可理解的,更誇張的是,有時候同時放入爐中的樣本數量,也會影響最終的結果。
這你找誰說理去?
所以說,工藝本身絕對是複雜的,之所以說它具有“指向性”,則是因為,這份材料就是極為單純地綜合了所有單一成分的優點。
高熵合金複雜晶體結構導致的大量原子配位和晶格缺陷所帶來的熱穩定性和抗形變能力,石墨烯的單層結構和高度二維性帶來的損傷修復能力,硼氮化硼本身的抗輻照能力.
在這樣的組合之下,這種高熵合金陶瓷複合材料所能達到的耐高溫、抗輻照效能,都遠遠超過單一材料所能發揮的極限。
果然是天才的設計,同時也是通天大運的成果。
陳念感慨的搖了搖頭,轉身走進了洗漱間。
忙了一天,也該泡個澡休息休息了
兩個小時的時間一晃而過,陳念剛剛洗漱完,就收到了陳果反饋的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