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達400個以上的清單讓陳念眼花繚亂,但好在一個月之內有新成果釋出的小組沒有超過20個。
選定了這些小組,陳念開始逐條審視。
他第一步做的,就是排除掉在arXiv上已經發布過預印本,自己已經看過了論文的那些。
一番操作之後,剩餘的小組只有9個,無一例外,這些小組的成果都沒有系統性的闡述,只是在剛剛的收集過程中,給相關人員做了些簡要的介紹。
不過,哪怕僅僅是簡單的介紹,陳念還是一眼就找出了他想要的答案。
“一種具有耐高溫、抗蠕變、抗輻照效能的新型高熵合金材料,目前仍處於驗證階段,對抗輻照效能並沒有實際試驗結果支撐.”
再一看小組名,不出所料,正規軍。
中科大輻照誘變與材料計算實驗室,吳濤的小組。
雖然陳念沒有跟他有過太多的接觸,此前星火也沒有跟這個實驗室進行過直接合作,但吳濤在抗輻照材料領域的地位,還是不容置疑的。
上一世,他獲得的一系列獎項在同行中算是極為耀眼的級別,而這一世.他的進展似乎更快了?
沒有過多猶豫,陳念立刻打給了陳果,訂好了去往AH的行程。
這一次的見面,對EAST專案來說,應該是意義重大。
它至少可以把整個專案的程序加快6個月以上,而如果從“人類掌握核聚變”這個歷史程序來說,更是不可估量
而與此同時,中科大材料實驗室,吳濤坐在自己的辦公室裡,手裡拿著的事最新的XRD測試結果。
對面的助理滿臉興奮,一邊手舞足蹈,一邊彙報著最新的進展:
“.這就是我們要的資料,你現在看到的是XRD圖,後面還有sEM和XRD的聯合表徵相,全部都跑完了,可以說,跟預期完全相符。”
“測試的結果也很好,耐3400度高溫,抗蠕變效能比現在常用的幾種材料還要優秀。”
“可以說,這玩意兒已經保底是個新型耐高溫材料了,就是成本太高,想要大規模應用在航空航天領域,估計還是不如之前星火小組的幾個成果。”
“但這不重要,我們得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問題,現在正式生產力爆發的臨界點,等常溫超導材料鋪開、核聚變誕生之後,新材料的成本會直線下降。”
“它的意義絕對不至於‘實現核聚變’本身,當然,光是這一點,其實也足夠了”
聽到他的話,吳濤沉穩地點了點頭,隨後開口問道:
“EAST那邊,聯絡好了嗎?抗輻照實驗什麼時候可以開始?”
助理搖了搖頭,回答道:
“已經聯絡過了,但是具體的日程安排還沒確定。”
“現在我們能使用的裝置只有之前從EAST專案淘汰下來的HT7,但排期至少要排到兩個月之後我覺得,我們可以先發個預印本佔個位?”
“這有什麼好佔的!”
吳濤有些好笑地回答道。
自己這個助理的那點小心思他其實是門清的,不就是覺得做了那麼久,好不容易出成果了,得趕緊公佈一下,滿足一下自己的成就感嗎?
這種心理其實是無可厚非的,畢竟這幾年的時間裡,組裡受的苦也確實是夠多了。
熬夜加班沒有假期那都不是事,更痛苦的是精神和心理上的折磨。
你永遠不知道未來到底在哪裡,也不知道自己的選擇到底有沒有意義。
眼看著同一個班出來的同學都已經走入了社會、拿到了不菲的收入、開上了豪車、過上了人上人的生活,而你卻還苦哈哈地一天到晚泡在實驗室裡,別說小年輕們心裡有落差了,哪怕是早就已經功成名就的自己,其實也是有些氣悶的。
更關鍵的是,這幾年的時間裡,大環境也在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