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前一世的認知裡,包括《國家寶藏》、《典藏華夏》在內的一些電視節目其實是做得不錯的。
可惜,那些都集中在文化領域。
那這一次,趁著美國人建高鐵的機會,我們能不能想想辦法,把它利用起來呢?
陳念略一思索,組織好語言之後,向李想說明了自己的想法。
李想越聽眼睛越亮,等陳念說完之後,他立刻拍手道:
“好點子!”
“我已經有想法了!”
“明天,我就去跟陳教授溝通,你放心,這件事情就交給我們來做!”
幾天之後,一條新聞以極高的權重出現在了各大媒體的頭版頭條上。
而新聞的內容,則讓所有熟知兔子尿性的人們大吃一驚。
《高鐵是怎樣建成的?京廣高速鐵路京石段開工建設,全程直播!》
根據新聞的預告簡介,這一次的直播,將會從京廣高鐵京石段正式破土動工開始,持續到第一季度30公里線路鋪設完畢為止。
在過程中,節目不僅僅是簡單地直播,還會向全國人民介紹這一次工程中所用到的新裝置、新技術。
也就是說,與美國人的直播相比,這其實更像是一個實時播出的系列節目。
它具有很濃的科普屬性,但更濃的
還是它毫不掩飾地表露在外的,對洛杉磯舊金山鐵路專案的戰意。
很明顯,它就是要跟美國一較高下。
而且,組織這個專案的人,似乎已經對這個專案的勝利充滿了信心。
這種信心甚至堅定到,他根本就不在意美方可能從中獲取到的工程靈感,乃至還要把我們正在做的事情一件一件地說出來,做給你看。
怕什麼?
就算你們看到了,就能學得會嗎?
——
組織了這個節目的人,大體上應該是這麼想的。
但,並不是所有人都這麼想。
從訊息放出開始,對這次節目、包括這次專案的質疑聲就不絕於耳。
其中最大的質疑,就是以國內目前的基建實力,能否像美國一樣,在3個月的期限內完成30公里的高鐵建設。
這樣的討論越來越密集之後,網路上漸漸地總結出了一張表。
這張表的名字就是,《華、美兩國同類鐵路專案各項條件對比》。
這個表格廣為流傳,在節目播出之前,就已經形成了巨大的熱度。
而表格之所以能流傳甚廣,也跟它的內容嚴謹、詳實脫不開關係。
根據表格的記錄,兩個專案被從地理、地質、水文、經濟、投資、技術、裝置各個領域進行了對比。
而在看完對比之後,大多數人的想法都是一致的。
那就是:
無論是硬性條件還是軟性條件,華夏都比美國要差不少。
首先是地質環境,按照對比表顯示,兩條三十公里高鐵線路中,美方線路僅僅涉及隧道施工不足300米,跨度五十米的橋樑一座。
而華夏方面,則涉及隧道總長約1.2公里,跨度百米橋樑兩座。
在投資方面,美方計劃在這條30公里長的示範性高速鐵路上投資6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