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華夏方面,則只計劃投資90億,人民幣。
這已經不是多和少的問題了,美方的投資直接是華夏方面的6倍.
還有,在技術方面,華夏高鐵技術剛剛起步,而美國雖然在這方面也不強,卻已經提前拿到了西門子的技術支援。
他們經驗豐富,人員素質也比我們要高的多,更不用談已經完全成熟化的建設流程了。
另外,哪怕談到現在華夏唯一佔優勢的工程裝置,其實優勢也並不是太明顯。
畢竟,京石段高鐵線路的設計標準中並不需要像強國號這樣的超大型盾構機,而中小型盾構機領域,美國人可一點都不弱於我們。
這麼一對比下來,至少從表面上來看,我們的確是勝算無幾。
到底靠什麼贏呢?
網路上,網友的討論分成了兩派。
“所以咱們這次又要搞人海工程嗎?但我怎麼覺得這種專案就算堆人海也不一定能贏得了啊?”
“別覺得了,是肯定贏不了。超大型專案靠的都是系統工程,不是說人越多就越好的。”
“相反,人力在邊際效用遞減的基礎理論上表徵尤為明顯,投入過多人力,我們非但不能提高效率,甚至有可能越發混亂.”
“所以確實就沒意義嗎?”
“也不是說沒意義吧,如果不刻意去比的話,這次專案的意義還是很大的。”
“你們看預告宣傳,這次專案的宣傳立足點其實是所謂的‘新技術科普’,它本來就是為了向民眾介紹我們高鐵技術、工程技術的最新發展而存在的。”
“只不過,有可能正好碰上了美國的專案罷了——有點倒黴,這樣一來,提振信心的作用就被完全抹除了。”
“呵呵,還提振信心呢?本來就沒有多少信心了。”
“是啊,這次估計又是自己把臉送上去讓別人打了”
一系列的評論讓關注著這個節目的陳念都有些摸不著頭腦,他忍不住去找到了節目的設計者李想,問他到底是怎麼想的。
而對於他的問題,李想則表現出一副理所當然的樣子。
“還怎麼想的,當然是要壓他們一頭啊。”
“.我知道你是想壓他們一頭,但問題是,從現在的情況來看,我們想要比他們做得快、做得好確實不容易啊。”
陳念無奈地說道。
事實上,他當然希望把這次的專案做成一個標誌性專案。
但問題是,有一些客觀規律,是沒那麼容易改變的.
聽到陳唸的話,李想的臉上露出了一個意味深長的笑容。
他輕輕搖了搖頭,回答道:
“有些事情,不是隻看硬體條件的。”
“相比之下,我們在硬體上確實比美國人要差了一些。”
“但問題是,他們就真的能用好那些條件嗎?”
“他們脫離這樣的大型專案的時間已經太長了,而我們正在漸漸變得.熟能生巧。”
“一個強有力的領導核心,才是決定勝負的關鍵。”
“放心吧,你專心搞你的技術。”
“至於這一塊.拭目以待吧!”
(今天凌晨之後還有一章,但可以明天再看,今天開車回老家耽誤了,明天掃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