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辯也覺得他好像沒有借力,但他仔細一想,忽然間就有些眉目了。
也許焦先說的是……曹操。
在正確歷史上的曹操,可並非是尋常的臣子。
而現在,他身邊的武將更幾乎全是曹氏兄弟。
欠的人情……
劉辯想都這裡,忽然不覺有些煩躁。
他欠曹操人情嗎?
如果真的是欠的曹操的人情,亦或者是截得曹氏氣運,這更為確切一點的說法。
那他又該怎麼還這人情?
狗屁不通!
漢朝以後,不可能有封王,也絕不會有地方諸侯和三公。
“陛下,我想焦先口中的借力,應該是借百姓之力。”荀攸冷不丁說道,“草廬內有蛇蟲鼠蟻,草廬外有兇殘的山中猛獸,借百姓之力興復社稷,以御這些災禍。”
正在曹操身上打著轉的劉辯,聽到這個解釋,頓時眼前豁然。
這個說法,好像更有道理。
這可能才是正確答案,而不是截了曹魏氣運。
“也許吧,那他跟朕說這番話又到底是什麼意思?現在一回想,這莫名其妙的,好像什麼也沒有說。”劉辯問道。
賈詡微微一笑,說道:“陛下,臣方才注意到了一些事情。”
“草廬用的是溼木,是在倉促之間完工的,後期還有很多的返工。是需要做很多修修補補之事,朝廷現在也是正在一邊征伐,一邊修修補補。”
“而且,按照焦先那番話的意思,修補的事,可能還有更多。”
“此外,陛下可否發現?焦先先前因感天下垂危從此閉口不言,但現在他說話了。”
荀攸也輕咦了一聲,說道:“是啊,他開口說話了。”
“雖然天下大事不能以這些人作為根據,但聽著也算是個令人愉悅的訊息。”
劉辯也笑道:“聽起來,這應該算是個好訊息。”
他自然知道不能以這些人的行為和言語,來作為評判一個國家氣運的依據。
但人人都喜歡好的訊息。
焦先的種種說法,在現在看來,起碼還算是好的。
“傳旨,以公車徵辟鄭玄為太學祭酒。”在諸多因素的促使下,劉辯終於下定了決心。
這話令荀攸與賈詡二人皆面泛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