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元朝在某些方面風氣很是開放,不會說什麼不準談國事,又或者是不討論民生這樣的問題。
年輕的學子們,聚集在一起總是會對朝堂政事發表一些看法,以此來證明自己將來也能行。
學子們年輕氣盛,聚集在一起討論到激烈之處時,意見相左之人甚至會大打出手。
今日因為趙天然的到來,學子之間的辯論更是白熱化。
在場的學子文采都不錯,文章更是念得抑揚頓挫,引來了在場之人不斷的叫好聲。
此舉說不出是不是為了和趙天然一較高低,甚至有個學子很是謙虛,
“我等的文采哪裡及得上趙四公子。”
於是有很多的人紛紛請趙四公子當場作文。
燕無名挑眉,這是懷王府的人想要讓趙天然揚名,同時洗清王府的嫌疑了。
此前趙天然已經有了個好名聲,只要今日他做出好文章來,讓大家信服,自然而然的大家也就不會懷疑懷王府為了保自家人而私自扣下朝廷發的公文。
燕無名忽然想起京城的那些花娘,為了選上花魁,就會早早的給自己造勢。
難道說這懷王府竟然從花樓裡的花魁那裡學技能?
越想,燕無名越是忍不住的覺得趙家這樣做,和那些花娘們爭奪花魁時的招數挺相似的。
確實如燕無名想的那樣,懷王府確實是想要今日洗去王府的壞名聲。
樓下,在眾學子的高呼聲中,趙天然答應當場作文。
早就有學子殷勤的準備好筆墨紙硯,趙天然只要拿起筆略一思忖,就提筆揮灑起來。
古有小童七步成詩,今有趙天然才思敏捷,下筆如有神,不過頃刻間就把文章做好了。
可謂是一氣呵成。
趙天然寫完,把筆一扔,就有學子圍了上來,拜讀佳作。
燕無名靜靜地聽著,平心而論,趙天然確實有幾分水準,他寫的東西的確不錯,論點清晰,有理有據。
這篇文章確切來說叫做策論,整篇文章都在闡述如何為國家培養人才,從各個方面加以論證,鞏固他的論題。
不得不說,懷王府真的很會造勢,這一篇文章就讓在場所有讀書人傾倒,可以說是戳到了讀書人的癢癢肉。
試問,哪一個讀書人所求的不是能將自己的一身才華,貨與帝王家?
而趙天然的這篇文章裡闡述的那些內容,如果能夠得到朝廷的認可,那可是天下讀書人的福音啊。
於是,這一篇文章可以說為懷王府得回了不少讀書人的支援。
因為這篇文章可以說是為學子們謀求出頭機會啊。
這樣的懷王府,怎麼可能會給學子們下絆子呢?
更何況,懷王府的公子學識確實了得啊,根本不需要做什麼小動作,就讓大部分的人自愧不如。
一時間,那些原本內心搖擺不定,不知道要不要相信懷王府有貓膩的學子們,頓時內心又傾向了懷王府。
眾人真心誠意的圍在趙天然的身邊,吹捧著他。
只剩下為數不多的幾個學子游離在圈子之外。
燕無名勾了勾唇,如果真的這樣,那他做的那些事情不是白費功夫麼?
想他燕無名什麼都吃,就是不吃虧!
還是那樣勞心勞力之後的虧!
他當初和蕭五郎在同一個先生那裡讀書,很多時候,先生在講完學之後,會出一題,讓他和五郎兩人寫文章,兩人你來我往的辯駁,不把對方駁倒都不肯罷休。
不過,很多時候,他都不是五郎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