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鄭文此時又說道:“劉卿啊,你這次去江南,除了這些事外,你還要幫朕實地考察一下江南,考察一下江南的風土人情、地理物產,特別是靠近大理方向的地方。”
劉健一聽,就開口問道:“陛下這是為進攻大理做準備?”
“不錯,劉卿,這正是朕所考慮的,朕今天也跟你談談朕心中的想法,也好讓你心中有個底。坐吧!”鄭文見劉健還站在,遂招呼他坐下。
“多謝陛下!”劉健對鄭文行了一禮,也就順勢坐在椅子上。
鄭文一見,就接著開口說道:“劉卿,說實話,朕活了十八年了,也算得上是不幸了,但朕這一生也是幸運的!”
“朕的生母只是一個地位低下的宮女,朕甚至從未見過她,但是朕心裡還是感激她賜予朕生命!”
“而朕一生下來就喪母,還天生跛腳,因此朕活了十八年,見過朕父皇的次數也沒有十次。這是朕的不幸,也是朕的幸運。”
“因為不受父皇的重視,朕也很好的跌跌撞撞的長大成人,也很好的避開了皇室內部的傾軋,被封為蕭王。”
“原本這皇位本沒朕的什麼事,朕這一生大概在二十歲的時候,會被賜予封地,鮮衣怒馬,珍饈美食,做一輩子太平王爺,順順利利的活到壽終正寢的時候。”
“但沒想到的是父皇會暴斃,而朕就被推上了皇位,這是朕從來沒想過的!”
劉健聽了,不由老臉一紅,這不正是說他們嗎!
鄭文也不管,就接著說道:“朕當了皇帝呢,也不想像我父皇一樣做一個太平天子,朕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個雄主,像漢武唐宗的那樣的有為之君!”
劉健聽了,心中還是很振奮,這陛下有如此理想,自要成為這樣的明君,他們這些大臣也就用了用武之地,也能像史書上的那些名臣一樣,發揮自己的才幹,名垂青史!
但劉健也並不開口說話,只靜靜的聽著鄭文的話。
鄭文又說道:“朕呢,想讓大乾威加內外,一統宇內,凡是大乾馬蹄踏處,皆是乾土!”
劉健聽了是面色潮紅,因為這也是他的夢想,只是被深深的埋在心底,無人知曉罷了,顯然鄭文的話說到他心裡的爽點了。
想大乾立國三百年來,武功之盛,唯秦漢唐才能比擬,但所立的功勳卻是差之三朝遠矣,他們這些世受皇權恩德的大臣們,心中是不舒服的。他們也希望大乾威加內外,萬國來儀!
鄭文又接著又說道:“自朕登基以來,對大乾內外情況也有了一個初步的瞭解。大乾周邊,能與大乾為敵者,唯蒙古也!唯有打垮了蒙古,我大乾才能達到威加內外。但是蒙古還是太強大了,比之前漢時匈奴更加強大。”
“朕呢,也想像漢武帝那樣發兵塞外,與蒙古交戰,徹底的打垮蒙古,但是朕又仔細看了又看大乾內部的情況,朕顯然沒有漢武帝那樣幸運,有他爺爺及父親留下的豐厚家底,能隨意折騰。但即使如此,前漢與匈奴數十年的戰爭,差點就拖垮了大漢,讓大漢分崩離析!”
“以史鑑今,今天的大乾與蒙古顯然不是大漢與匈奴的時候能夠比擬的。所以與蒙古人的戰爭,朕認為必須要做萬全的準備,要做到畢其功於一役!”
劉健聽了,點了點頭,方才說道:“陛下所言甚是,我大乾承平十幾年,已然暴露諸多問題,以此時大乾的國力與蒙古人開戰,顯然是在進行國力的對耗,這樣一來,這場戰爭不是幾年或十幾年就能結束的,沒有數十年的時間是打不垮蒙古的,而我大乾內部怕是會撐不住,搞不好會流民四起,波及江山社稷,這的確得不償失!”
“不錯,劉卿與朕想得差不多!”鄭文也贊同的說道。
“所以,朕想了又想,制定了一個戰略,你也幫朕聽聽,給朕提提見議。”
“朕的這個戰略,就是先南後北!”
“什麼是先南後北!就是北面與蒙古人修好,先解決南方的諸多小國勢力,包括大理、安南等小國,然後聚集實力,修養生息,整軍備武,打造軍械,儲蓄糧草,有了足夠的國力,就一舉打垮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