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說明一點,聯姻不是聯合。
聯合是一方和另一方的結盟,聯姻則是其中一方的女兒或是有血緣關係的親戚。嫁給了另一方。這就是聯姻。孫劉聯姻亦是這個意思。
孫劉聯姻這件事是孫權因為害怕劉備的勢力,就將自己的妹妹嫁給了他,用聯姻來鞏固關係。劉備去見孫權,周瑜則是勸孫權說,劉備是梟雄,不是居人之下的人,孫權沒有聽進去。
然而《演義》上是這樣描述的。
自赤壁之戰後,孫權在合淝與張遼交戰了十多次,始終未決勝負。周瑜自從從南郡收兵以來,留在後方養病。
周瑜只能派程普,魯肅來到合淝援助孫權援軍到的時候,恰逢張遼派人送來戰書,孫權大怒,決定親自帶兵來迎戰。
次日一早,孫權就率軍攻往合淝,可是半路上就被張遼,李典,樂進等人領兵迎住。雙方激戰一番,吳軍大敗,這時辛虧程普及時相救,孫權才得以逃脫。當晚,大將太史慈夜襲曹營,被亂箭射死。孫權則是損兵折將,悲痛萬分,收兵回南徐去了。
不久之後,劉琦病死了。東吳這邊派魯肅以弔孝為名。討還荊州,諸葛亮則是讓劉備寫下借據,說等取下西川便換荊州。這可能是劉備第一次借荊州了。
魯肅遇到這種情況,也是很無奈,只得回去。周瑜獲悉,大罵諸葛亮混賴。就在這時,探子來報。說劉備夫人甘氏已經死了,周瑜便生了一計。
周瑜當即給孫權寫信,請他假意將妹妹孫尚香許配給了劉備,把劉備騙到了江東扣下,以換回荊州。魯肅把信帶給孫權,孫權看後大喜,隨即讓呂範到荊州提親。
這是《演義》上描述的“孫劉聯姻”的提出。只不過正史上說是孫權提出這個建議的。可能是《演義》上故意來渲染周瑜的。
正史上記載,210年的時候,劉備親自東吳面見孫權。
正史上對於這次劉備親自去東吳見孫權沒有太多的記載。
作者分析,這次劉備去東吳面見孫權。有三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劉表的兒子劉琦死了。劉備要去東吳見孫權是想要孫權承認自己的“荊州牧”。
第二個原因,是劉備希望孫權能將荊州完全交給劉備自己管理。畢竟劉備還沒有得到荊州的全部。畢竟荊州戰略位置最重要的南郡的一大半還在孫權手裡。
第三個原因,就是《演義》上講得,劉備因與孫權的妹妹孫尚香聯姻了。要去東吳見老“丈人”。
這是作者分析這次劉備去見孫權的三個原因。那咱們先聊聊劉備去見孫權的第三個原因吧。也就是“孫劉聯姻”這件事。
《演義》上說,孫權派出的東吳使者,呂範來到了劉備的駐地公安。
呂範見了劉備,稱只要兩家結了秦晉之好,便可以共抗曹操。這時的劉備也知道了這件事的具體情況。
於是,劉備躊躇不決。於是,先讓呂範先行住下,來日再作答覆。兩人的談話,全部被躲在屏風後面的諸葛亮聽到了。
諸葛亮勸劉備答應,但是劉備怕周瑜害他,諸葛亮則是大笑地說:“周瑜的計策瞞不過我。我有辦法既讓公主娶到孫權的妹妹,又保荊州萬無一失。”諸葛亮便讓孫乾隨呂範前往江南,說定這門親事。
建安十四年十月,劉備帶著趙雲和五百軍士乘快船去南徐成親。臨行前,諸葛亮交給了趙雲三個錦囊,讓他貼身藏著,而且每個錦囊裡都有一條妙計,讓趙雲依次開啟,定能逢凶化吉,萬無一失。
這是《演義》的說法。正史上沒有記載諸葛亮給趙雲的三個錦囊。
那麼,這三個錦囊又分別是什麼計策呢?
首先,劉備一行人到了南徐之後。趙雲拆開了第一個錦囊,依計令五百軍士到市集上採購豬羊果品,併到處宣揚劉備前來結親之事。劉備和趙雲還牽羊擔酒,去拜見孫策和周瑜兩人的老丈人喬國老。
此乃第一個計策。大張旗鼓。只是讓後來得知親事的吳國太發覺。
這樣吳國太生氣了,吳國太還叫上孫權問是非。
國太這時,才決定召劉備在甘露寺相見。親自來決定是否把女兒嫁給他。
後來,在甘露寺,孫權又耍了小花招。埋伏下了刀斧手。準備去捉拿劉備。
後來,辛虧趙雲趕來提醒劉備。劉備忙跪在國太面前求救。這才使劉備脫險。
吳國太擇了一個吉日,讓女兒與劉備成了親。兩人相見如故。很是歡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