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荊州危機之後。孫權就到了柴桑(今江西九江)。態度則很明確:擁兵自重,觀望成敗。
這並不奇怪,畢竟,曹操不是衝他來的。劉備出什麼事管他什麼事。
三國曆史發展的殘酷性,大家都應該明白的。
其實孫權也知道,劉備根本不是曹操的對手。因此他要算得賬是:如果劉備敗了,曹操會不會繼續東進?如果幫助劉備抵抗曹操,自己又有什麼好處?
於是,這一系列的事。可以慢慢說來。
卻說,孫權見曹操的大軍將至,便召集眾謀士商量對策。
這時,魯肅說道:“荊州跟江東接壤,形勢險要,地方富庶,我們如能得到,則大有可為。我想借吊劉表之名,去探聽虛實。”於是,孫權便派魯肅前往江夏去找劉備說事。這一段是《演義》的描述。
那魯肅又是什麼樣的人呢?
魯肅投奔孫權以後,為孫權提出了鼎足江東的戰略規劃,這個戰略規劃。堪稱東吳版《隆中對》可見其影響之深刻。
這個戰略規劃讓孫權受益匪淺。在北強東弱的三國格局下。想要對抗住北方強大的曹操,南方的孫權就必須要與劉備聯合。組成“孫劉聯盟”。而在這其中,貢獻最大的,就是魯肅。
廢話不多說,正史記載的魯肅是怎麼樣到劉備那兒說明事情的呢?
其實,正史上記載。早在荊州劉表死後,魯肅就向孫權進言說:“照現在的形勢來看,荊州可歸於我東吳囊中。請您派我到劉表的兒子那裡弔唁,若能聯合他的力量,對我們也很有好處。不然,會被曹操搶了先。”孫權批准了他的請求。
於是,魯肅剛到夏口,便聞曹操已向荊州進兵。魯肅日夜兼程,等他到了南郡,劉表的兒子劉琮已經獻出荊州降曹,劉備準備南撤渡江。魯肅當機立斷,去找劉備。在當陽長坂坡(今湖北當陽境內),魯肅與劉備相遇。魯肅說明了孫權派自己來的使命,然後和劉備共論天下形勢。並勸說他與孫權聯合起來,一起對抗曹操。
後來,劉備率部進駐夏口。當魯肅提出聯盟的建議時,劉備和諸葛亮都沒有任何異議。
於是,劉備就派諸葛亮隨魯肅去柴桑(今江西九江)去會見孫權。
這時,孫權的情報部門得到了訊息,曹操拿下劉備以後還要進軍江東。據說因為這事,曹操還給孫權寫了一封信。
現在的問題變了,不再是要不要幫助劉備,而是要不要投降曹操的問題了。
於是,孫權立即召開了緊急會議徵求意見,結果上上下下一片降曹論調。他們說,曹操託名漢相,似虎如狼。挾天子以徵四方,豈能對抗?更何況他拿下荊州佔領江陵以後,就連長江天險也與我共有。不如投降。
而這時,只有魯肅一言不發。
孫權無奈,起身上廁所,這時魯肅也跟著追到屋簷下,孫權立即意識到魯肅有極其重要的悄悄話要說,便拉著他的手問:“愛卿有什麼要對我說的嗎?”
而魯肅說道:“是的。投降不是不可以,但要看是誰。比如我魯肅,是可以的;將軍您,就不可以。為什麼呢?因為魯肅投降以後,可以一步一步升上去,當個郡守,州牧總不成問題。將軍如果投降曹操,又能到哪裡去呢?”
魯肅的這些話深深地打動了孫權。
於是孫權嘆息說:“他們的議論很是讓人失望,只有愛卿與我想法相同,這是上天以愛卿賜我啊!”
其實孫權最想問魯肅的一句話是:“打不贏,怎麼辦?”可是魯肅沒說,孫權也沒問。
那東吳抗曹有哪些資本呢?東吳的軍隊是否能打敗曹操呢?
可是,這兩件事就不用問魯肅了。因為魯肅不知道。
要問,就要問諸葛亮和周瑜了。
請關注下面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