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一個偉大的名字。三國時期第一大軍師。這樣說一點也不為過。蜀漢政權的奠定者之一。
他幾乎是中國古代智慧的化身。人民知名度也相當的高。
就是這樣一個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是怎樣登場的呢?
諸葛亮字孔明,他是琅琊陽都縣(今山東沂水)人。諸葛亮幼年喪父。他的父親是諸葛哇。
諸葛亮的父親諸葛哇曾經是漢末太守郡丞。諸葛亮喪父以後,一直依附叔父諸葛玄生活。
諸葛玄起初被袁術任命為豫章太守,後來職位被漢朝派來的官員代替,於是諸葛玄投靠了舊友劉表。
這時,諸葛亮也跟隨叔父遷徙到了荊州。諸葛玄死了之後,諸葛亮躬耕於南陽隆中。
諸葛亮懷有遠大抱負,他在隆中耕讀,實際上是希望能遇到明主,以便施展才幹。而且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平時只和崔州平,徐庶交往並將他們視為知己。
這時,劉備陣營中自從徐庶走了之後。劉備陣中就沒了相對水平高的謀士或軍師了。
這時的劉備求賢欲渴。
劉備是在水鏡先生司馬徽和徐庶的極力推薦下。知道“臥龍”諸葛亮這個人的。
本來劉備是想透過徐庶把諸葛亮請來的。可是徐庶一走。劉備為了以後的宏圖大業。就準備想親自去拜訪諸葛亮。
這才有了,劉,關張三人“三顧茅廬”的故事。
劉備是準備好了禮物,親自與關羽,張飛來到了隆中拜訪。
劉備他們前後共去了三次,諸葛亮方才與他們相見。
劉備則是親自來到了諸葛亮的房間。並讓關羽和張飛在外面等候。
劉備坐下獨自對諸葛亮說道:“漢朝已經衰敗。奸臣們把持朝政,我打算伸張大義於天下,完成統一大業,可是我才智短淺,屢遭失敗,不知您有什麼好的計謀嗎?”
劉備這樣誠懇地問道。
諸葛亮聽後,指著自己草房牆壁上的九州地圖。就是說出了非常有名的《隆重對策》。這個《隆中對策》大致的內容是:
“當今天下之勢,並非人人都像將軍一樣心繫漢室。心憂主上,而是都在搶佔地盤。因此,當務之急是建立自己的根據地。這是完全有可能的。曹操以弱勝強消滅袁紹,便是證明。”
那麼,什麼地方可以考慮呢?
北方顯然不行。曹操“用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東邊也不行。孫權據有江東已經三代,既得地利又得人和,這就只能聯合,不能圖謀。
能打主意的,是荊州和益州。
荊州地區北有漢水,南方直通南海,東面連線吳郡,會稽郡,西面可通巴蜀之地,是兵家用武的好地方。然而荊州劉表卻不懂得利用這一有利條件,所以我們想立足就要取得荊州,作為第一塊根據地。荊州西南的益州地勢險要,沃野千里,號稱天府之國,但益州牧劉璋軟弱,不知如何治理。
那裡的有識之士都希望能得到一位賢明的君主,您思賢若渴,招攬天下英雄豪傑。
那拿下荊州和益州,又怎麼樣呢才?
得到荊州和益州之後,據賢而守,對外與孫權結盟,對內整頓吏治,發展生產,待時機成熟,便率軍隊出川直搗中原,那時候統一大業就可完成,漢朝王室可以復興了。”
這就是諸葛亮著名的《隆中對策》。諸葛亮精闢的分析了天下局勢。並提出了“天下三分之計”。
“天下三分”即劉備,曹操,孫權三分天下的戰略構想。
劉備佔據荊州,益州。孫權佔據東吳。曹操控制北方。
那“天下三分之計”又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