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宮眾人被李承乾一篇新思想訓得無話可說,要知道唐人本來就不善於辯論,他們讀經書也只是讀,並不解經義。大臣經常辯論是到了宋朝才開始的明朝最興盛。
這樣的人遇上***的雄文只能繳械投降。
李承乾講了半天眾人還在慢慢消化,蕭禹想了半天還是有些疑惑地道:“太子殿下孔夫子曾說‘君子憂道不憂不食。’剛才太子殿下說了很多小民衣食的事,這個是不是……”
很明顯李承乾的做法和孔夫子說話不同,但是蕭禹不能睜著眼睛說瞎話說李承乾做的不對。
李承乾不會告訴他,孔夫子說的可以解釋作:君不憂自己要憂百姓!
李承乾似笑非笑看著有些呆板的蕭禹反問道:“蕭太傅以為孤王這些日子做的事情如何?”
“太子殿下愛民如子,能不怕艱險親自帶著百姓下河捕魚,現在又為他們考慮長久之策可謂是保民如赤子如民之父母,這都是聖賢所為。”
“可是孤王的這些做法明顯與孔夫子的道不同!”李承乾繼續提點道。
“怎麼會……”蕭禹說不出來話了。
李承乾一見蕭禹迷茫,趕緊提一句。
“蕭太傅學問精深當寫一篇文章,批駁一些《論語》中的錯處,以免遺禍無窮。”
“太子殿下不是在《四書集註》裡批過嗎?”郝處俊想起李承乾注的《四書集註》,心裡又是一陣憾慨,當時眾人只說這是紙上工夫,但是聽太子殿下剛才的論述,分明合於《孟子》上的“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郝處俊想到這還沒有開口就看見顏師古搖頭晃腦地道:“太子殿下今日這篇宏論正合於孟子說的:‘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啊,這篇文章只要加以潤色就是一篇煌煌巨論。”
李承乾沒想到他們腦補的能力那麼強,但是聽到他們要潤色,心裡一動這篇文章是教人怎麼做事的,何不讓他們潤色了刻印出來發給所有的官員,也教他們做事,就算對現在的官員沒有用,等明年東宮招來大批的修書文人也可以教育他們啊。
“顏先生說的對,許學士你就替孤王潤色一二,然後刻印了發給內外官員讓他們好好讀讀。”
李承乾現在還不知道,他這一舉動改變中國幾千年的一個傳統。原來都是大臣給皇帝和太子上經筵課,李承乾現在是反過來教育大臣了,但是因為這篇文章確實好,連蕭禹都沒有提出反對意見。
這邊的事情安排好,李承乾便坐馬車回東宮。
李承乾剛到麗政殿,就內侍來報丘神績求見。
丘神績這些日子一直負責東宮的情報,所以李承乾再忙,他都留在京城,隨時注意著各方的動靜。
“參見太子殿下。”
李承乾看見瘦高的丘神績木著臉一絲不苟地行禮,點點頭道:“有什麼訊息?”
“回太子殿下,給事中崔仁師的兒子崔挹收受卞州刺史鄭檜黃金一千兩。”丘神績平靜地道。
“可有證據?”李承乾一聽眼睛就亮了。
“沒有。”丘神績平靜地搖搖頭。
“為什麼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