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在長安城為了救助災民勞心勞力,北方數千裡外的薛延陀汗國也在為今冬的雪災發愁。
今年天夏天,唐朝大將契苾何力回草原探望母時被薛延陀扣壓,薛延陀可汗夷男希望契苾何力效命於薛延陀汗國,契苾何力誓死不降,並把自已的耳朵也割下來一隻以明其志。
李世民讓崔敦禮出使薛延陀答應派公主與夷男和親,換取薛延陀放回契苾何力。
和親政策其實是李世民在貞觀十五年的時候定,當李世民就發現周邊少數民族越來越壯大,擬了兩條方案,一條就是出精兵滅其國保百年安定,一條就是和親保三十年安定。
跟房玄齡一商量,房玄齡認為和親比較好,李世民也就答應了,崔敦禮出使之前就知道可以答應和親。
薛延陀現在的可汗夷男曾你幾次跟唐朝交鋒每次都是以失敗告終,再加上其人已經年老不願意再與唐朝發生正面戰爭。
所以崔敦禮很順利地就完成了出使的任務,正在回長安的路上。
崔敦禮離開後,薛延陀可汗就開始了向下面的部落徵收牛羊馬匹皮革等物作為聘禮準備正式來唐朝提親。
但是突然來的寒流,使整個薛延陀汗國境內的牲畜死亡大半,一時間難以徵收到足夠牲畜,讓夷男很是著急惱火。
滿頭白髮的夷男正在王帳裡生氣時,他的兒子拔灼從外面走進來,向夷男行了一禮道:“父汗還在為求親的聘禮發愁?”
夷男看一眼拔灼沒有吭聲,他知道拔灼一向自大不願意與大唐和親,想和高句麗聯兵共同攻擊大唐。
身材高大的一臉落腮鬍子的拔灼見此也不以為意,眼睛裡閃爍著興奮的光彩道:“父汗要娶唐國公主兒子也是支援的,畢竟那唐國公主娶回來最後還是兒子的。”
“混蛋!”老夷男大怒。
“哈哈哈”拔灼只是大笑一通,並不在乎夷男的怒火。
待笑罷了才低聲道:“父汗我們遭災那在我們北面的是不是也遭了災?”
“那是自然,他們在我們北邊只會受到更嚴重災害。”夷男沒好氣地道。
“現在大唐答應了與我部的和親,那我們就可以借大唐的威名向他們徵收牲畜,若是不給正好趁他們受災將其攻滅,不管怎麼樣都能湊夠進貢大唐牲畜。”外表粗獷好拔灼竟有這樣精細的算計。
夷男聽了下意識就想搖頭,但是再一想,要和大唐和親肯定不能往南方去搶劫,部族遭了災還要準備給大唐的聘禮不搶北部搶誰呢?
長安城南啟夏門旁邊的災民越來越多,聽說這裡有吃的,很多赤貧的流民都來投靠這裡。
短短几天時間裡這裡的災民就增加到了三萬之多,而且絕大多數都是青壯年男子。
根據登記上來情況看有些人是有家人的,只是家裡生活艱難現在地裡沒事做聽說這裡有吃的就過來了。
但絕大多數都是一無所有赤貧民戶,面對這種情況,郝處俊和許敬宗都認為朝廷目前的能力有限應該把後來的人轟走。
但是李承乾認為他們是大唐的人,他有困難朝廷就該救助,要不然人家繳賦稅供朝廷幹什麼呢?
但是面對著空空如也糧庫李承乾也十分為難,於是在城外的帳殿召開一次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