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知祭祀神靈乃我華夏習俗,由來已久。
“天道神靈,佑我萬物,敬而祀之,可保永嗣。
“又後,周公制禮,禮之含義則日漸明確。
“禮者,規矩也。
“只不過,禮之規矩與法之規矩不同而已。”
女王聽了譯語,微微點頭,透過吐庫勒問道:
“然則,‘禮’可用來治國乎?”
虢石父侃侃答道:
“回大王話。商紂無道,綱倫失常,禮義毀壞,民無遵循。
“武王開國之後,周公制禮作樂,正是為治國奠基,乃不世之功也。
“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則不能無求;求而無度量分界,則不能不爭;爭則亂,亂則窮。
“先王惡其亂也,故制禮義以分之,以養人之慾,給人之求,使欲必不窮乎物,物必不屈於欲,兩者相持而長。
“夫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
“又有賢者雲,禮,經國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後嗣者也。
“以禮治國,方顯上天仁德,實非嚴刑峻法,一味用強可比也。”
這一番答詞,說得眾人連連點頭,龍子西更是佩服不已。
心想:這虢石父真乃飽學之士,雖然手無縛雞之力,平時說話之乎者也,尚嫌囉嗦,今日一番言語下來,竟似一位武功高手揮掌擊來,讓人感到無形的力量。
看那土大人,也是面露微笑,頻頻點頭,神色十分滿意。
那女王更是龍顏大悅,便命賞酒。
虢石父急忙起身謝恩,飲了賞酒。
那西戎國使者聽了這番話,卻冷笑一下,嗚嚕嗚嚕說了一通話。
吐庫勒笑道:
“這位西戎國使者說,光有‘禮’,難道就能治理國家麼?”
虢石父微微一笑,道:
“這位使者大人問得好!
“禮,王之大經也。
“但治國之道,豈只一途?
“夏有亂政,而作《禹刑》,商有亂政,而作《湯刑》,周有亂政,而作《九刑》。
“禮、法兼備,德、威並施,方為治國大道。”
那女王聽了吐庫勒轉述,微笑點頭,又透過吐庫勒問道:
“聽說貴朝還有樂官之職,專司樂事,端的如何?”
虢石父答道:
“不錯。
“樂官之職,專門負責在各地採風,收集樂詩。
“樂,既有愉悅生活之用,更有教化百姓之效。
“樂有風、雅、頌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