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議論紛紛之中,時間也來到洪武二年的三月下旬。
諸王冊封的準確時間,已經定下:三月廿六。
這也算一次大典。
滿朝上下,提前很多日子就開始密集準備。
其間還再有爭議之事傳來。
諸王冊封,禮儀由禮部考訂前朝確立,其中各種規格也都有例可循。
然而,皇帝陛下再次破壞慣例。
就說這次打算冊封的四位王爺,兩位親王,兩位郡王。
兩位親王,沒甚麼可說。
兩位郡王,照理,冊封所用詔書,應該是銀製,也就是所謂的‘銀冊’,另外,兩位郡王的大印,按照前朝規制,應該是鍍金銀製,然而,皇帝陛下大手一揮,全部都用金的。
都用金的啊!
這……
都是親王的級別了。
這怎麼行?
然而……禮部反對無效。
兩位侄孫,全部都是金冊金寶,甚至連金冊金寶的尺寸,皇帝陛下都要求和兩位親王的一模一樣。
這太亂來了。
早前皇帝陛下不循常理地冊封過兩位公主,這還罷了,女人家……公主的爵位又不能世襲,現在這……兩位等同親王的郡王啊。
即使這一次,連皇家的爵位都要遞減,可……終究是郡王啊。
禮部尚書錢用壬盡力勸諫,無效。
中樞一干重臣也是勸諫,同樣無果,某個說多了的御史中丞,還被皇帝陛下吩咐侍衛用棍棒敲打出了午門。
嗯。
那就算了。
皇帝陛下一意孤行,大家有什麼辦法?
至於私下裡……
其實,朝野都是能夠理解。
皇帝陛下一向重視親族。
這是其一。
至於兩位郡王。
先說那朱守謙,朱文正的兒子。
無論當初發生了什麼,朱文忠苦守洪都的功績,很多人都沒有忘記,若是沒有那八十餘天的拖延,陳友諒大軍趁著金陵空虛長驅直入,這天下姓甚名誰,還未可知。
因此,朱文忠的功績,不容置疑。
朱文忠後來走錯了路,沒有福氣,爵位落到他兒子身上,而且,還破格等同親王,這也無可厚非。
至於某個以皇族身份擔任中書平章政事的少年,雖然是過繼的侄孫,說真的,來歷身份都有些糊里糊塗,但,若是誰要說朱塬沒有冊封郡王的資格,不用皇帝陛下開口,另外一些人就會跳出來反駁。
年紀輕輕就已是‘立功’、‘立言’的少年平章都沒有資格,誰還有資格。
這麼議論紛紛中,時間終於來到了三月廿六。
大禮提前一天就已經開始。
三月廿五,朱塬和另外幾個即將被冊封的少年,就已經在禮部的安排下,祭拜了太廟。
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