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失敗者……也可能只是在漫長的歷史偶然中,運氣不太好而已。
會議室內。
老朱其實也明白這些,聽自家寶貝二十三世孫說完,跟著就問:“這些個……俺也是清楚的,可,要如何做呢?”
朱塬道:“祖上,答案剛剛恰好也說過,要在立法的同時,做到‘法之必行,行之必效’。就比如,朝廷一直是鼓勵屯田的,新開墾的土地,規定是三年內免去一切錢糧,但,實際是,地方上往往急功近利,看到百姓把土地開墾了出來,就迫不及待地要收取各種賦稅,百姓見朝廷言而無信,自然就重新撂荒了。”
這件事的記憶,來自曾經的方克勤。
大名鼎鼎的方孝孺的父親。
方克勤主政山東濟寧,就發現了類似的問題,這位濟寧知府所做的,就只有八個字,‘法之必行,行之必效’,然後,情況便好轉起來。
這件事,聽著很容易,但做起來,真不容易。
就像朱塬也知道,自己正在做的很多的事情,聽著很容易,道理也很淺顯,但,真的要執行起來,絕對是千頭萬緒。
這也是他剛剛為何強調‘執行力’這件事。
老朱從底層爬上來,什麼都見識過,因此也明白‘法之必行,行之必效’八個字,想要做到,要何等的難度。微微搖了搖頭,倒是忽然領悟:“這……屯田,倒是更加乾脆利落呵。”
朱塬跟著露出微笑:“是啊,祖上,官方組織屯田,最大的一個好處,就是把複雜的事情簡單化。百姓單獨開墾,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麻煩。但,朝廷牽頭開墾土地,總不會有地方官員再跑來提前徵收賦稅,或者其他亂七八糟的事情。因此,事情也就簡單了,同樣也就更加容易推行下去。等我們把大片大片的土地開墾出來,再分發給百姓,完成一次大規模的分配,到時候,很多事情也已經成熟,百姓拿到了成熟的田地,或者,還有各種生產資料的補貼,再加上明確的各種法令,也就不會再抗拒賦稅。”
老朱不由點頭。
戶部尚書楊思義此時也開了口:“平章,下官也在斟酌一事,這……土地開墾出來,一直屯種不行麼,為何要分發呢?”
朱塬看過去,答案也乾脆利落:“為了激發更高的生產力。”
禮部尚書錢用壬鬼使神差地補了一句:“有恆產者有恆心。”
朱塬點頭:“錢大人所言甚是。”
楊思義也明白過來,跟著點頭,不再疑惑。
老朱等大家說過幾句,才道:“既如此,這屯田一項,可還有其他問題?”
大家都沒再開口。
老朱便示意繼續。
第三個:修史。
這件事很重要,朱塬在之前的一次‘三年計劃’討論會議上已經說過,這次,也都沒有多費口舌。
大概是李善長負責。
同時,三年,只是完成《元史》的初稿,將來,等拿下了漠北,甚至,再往西之後,還會進行一定的補充。
就為了一個名正言順。
於是,再接著……
第四個:鋼鐵與煤炭。
這件事的核心,是‘大明鋼鐵集團’和‘大明煤炭集團’,同時與江淮運河息息相關,與屯田也有著密切的聯絡。
江淮運河是載體。
屯田……則會消耗前期出產的大批鋼鐵。這也是之前商定的,‘補貼’政策。
另外同樣設定了目標。
先說煤炭,未來三年時間,計劃開採煤炭5000萬斤。
沒錯。
不是5000萬噸,是5000萬斤,按照朱塬給出的當下1000斤等於1噸的全新換算標準,也就是三年5萬噸。
這個數字看似很大,卻也一點都不高。
除了保證目標能夠完成的開門紅考慮,還有一點,倒是和營海司那邊的政策類似,捕魚要謹慎,避免竭澤而漁,採煤,同樣也要謹慎,避免破壞式開採,造成巨大的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