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不善長講理啊!
會議室內,本以為又要跳過,倒是和今天會議關係沒有多大的刑部尚書周禎開了口:“平章,下官覺得,這……目標定低了,是否……會讓人懈怠?”
朱塬點頭:“嗯,這也是個問題。”
老朱:“……”
老李:“……”
康茂才:“……”
另外的所有人:“……”
這……道理都在你這裡,對吧?
感受著周圍人的目光,朱塬連忙道:“都說‘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想要避免懈怠,接下來,就要看獎勵機制了,明州營海司為何短短一年時間就能做出那麼多成績,與其中諸多的獎勵機制是密不可分的,從房產到銀錢,再到子女的就學。這些……我們稍後可以研究並複製到屯田相關上。畢竟,接下來的屯田,肯定是要分成諸多團隊的,我們還可以再做出一些‘競爭機制’。”
老朱饒有興致地接了話:“競爭機制?”
“還是‘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啊,”朱塬看向自家祖上:“接下來,就像科舉考試爭取更高的分數一樣,涉及屯田,哪個團隊開墾的田地更多,我的建議是,肯定要給獎勵的,或者榮譽獎勵,勞動模範啊之類,或者實際的獎勵,銀錢、糧食之類,乃至將來分田,也可以獲得更多。”
老朱一聽就懂:“這是該的,該的。”
同時又想到了經濟之學上面去。
這些獎勵,都落到了底層,就是一種‘分配’,構成大明的根基。
多好!
朱塬又看了眼會議室內眾人:“具體的獎勵機制,還要等屯田實施之後再說。”
朱塬話落,兵部尚書傅瓛此時又道:“平章,下官若沒記錯,這開墾出來的田地……將來首先是要分給諸多士卒的,第一期的《大明月刊》上,還明確提了這件事?”
“當然,”朱塬道:“這件事也不會變,而且,肯定是士卒優先。不過,對於普通的屯兵和屯民,我相信以大明之廣袤,將來也會有田地分給他們。要知道,不說其他偏遠地區,只是金陵周邊,其實就有著諸多丘陵地帶,在我看來,完全可以開墾成土地。”
朱塬這話一出,一時間沒人搭話。
老朱便配合道:“塬兒,你說說,為何?”
“苛政猛於虎也,”朱塬這次沒有委婉,很直白一句,不等眾人開口反駁,就說道:“大家都不用否認,而且,事情也不是從現在開始的,歷朝歷代,都是如此問題。在我看來,咱大明的耕地潛力,完全可以在現在的基礎上再翻好幾倍,可……為什麼那麼多明明可以開墾的土地,都沒有人願意耕種呢?因為,一旦耕種,各種稅賦就紛至沓來,百姓不堪負擔之下,寧願棄耕去做佃戶長工,也不願成為自耕農。”
朱塬沒辦法說的是,這件事,在明朝尤為嚴重。
具體的數字朱塬記不太清,但他知道,大明開國,在洪武一朝,耕地面積就達到了一個相對的巔峰狀態,同時,記檔入籍的百姓,規模也頗為可觀。
然後,就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
明朝往後發展,國家越來越穩定,經濟越來越成長,但,無論是土地,還是人口,都出現了詭異的減少狀態,而且是相當大幅度的減少。
大概資料,是從洪武朝的8億畝巔峰級別,掉到後來直接減半的4億畝。
人口也是一樣。
土地又不會蒸發,又沒有大規模的戰亂,那麼,為什麼減少呢?
答案……
稍微瞭解明朝歷史的,基本知曉。
不過,其中也肯定有一項:棄耕!
因為賦稅和徭役太重了,百姓不堪忍受之下,寧願給大戶為奴為婢,也不願意做自由人。為奴為婢了,或者,乾脆就成了黑戶逃戶,大明朝廷登記的人口數量自然急劇減少。
朱塬對此的總結。
明朝,經濟發展可謂封建時代的巔峰,就說鋼鐵產量,9000萬斤的級別,遠超宋時的2000萬斤,甚至比後來……鴉片戰爭前沒有受到工業時代影響的清朝,還要高一倍。然而,封建時代的各種弊端,明朝也一個不缺。
因為經濟思維終究還是被困在農業時代。
至於其他,被後來一些人習慣性批判的思想啊制度啊之類……就說一個,幾百年後最強大的某個國家,最晚徹底廢除奴隸制度的一個州,叫做密西西比,時間,是2013年。
失敗者就是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