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泊司的事情說過,話題也來到這一次會議關於‘三年計劃’的正題上。
這段時間,大明王朝第一個‘三年計劃’,中樞各部門一直都在不斷地研究磋商,朱塬也給出了一個方向,簡單幾個字。
做減法。
想法實在太多,想做的也實在太多,更關鍵在於,老朱還是個相當矛盾的性子,做事有足夠耐心的一面,但也有相當急切的一面。
急起來,讓人抓狂。
然而,事情總要一步一步來。
朱塬因此就給出了一個‘做減法’的思路。
第一個‘三年計劃’,最關鍵的一點,在朱塬看來,不是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天大成就,關鍵,還是要做好,做出一個開門紅。
這就需要計劃簡單一些。
少一些。
就像曾經的影視圈,拍電影,通常都是要從最簡單的鏡頭開始,而不是一開頭就要各種‘轟轟轟’。
嗯……
又文娛了。
因此,最終確定三年計劃方案,只有六個專案。
第一個:開鑿江淮運河並對大運河進行疏浚。
這兩個專案並在一起,一方面是同一型別,另一方面,也是分主次的緣故,江淮運河的開鑿為主,大運河的疏浚為輔,具體細節上,對於大運河的疏浚,未來三年,只會重點集中在嚴重淤塞的一些點上,而不是大規模地重修。
關鍵還是江淮運河。
這關係到淮南與採石之間的煤鐵運輸通道。
擺出第一項,眾人一起低頭開始瀏覽事前發放的計劃草案。
其實,之前基本都看過,因此也都沒有什麼太大的意見,簡單討論,迅速透過。
然後……
第二個:屯田。
這件事由康茂才負責,中樞各部門都會配合。
同時還定下了目標:第一年,100萬畝,三年總計則是500萬畝。
這一次,左相大人開了口:“主公,臣還是覺得,一年100萬畝,三年500萬畝,這目標……太小了一些。只是近期山東已丈量出的土地,就遠超500萬畝之數。”
李善長這話是對著老朱說的,但,臺下的康茂才卻不自在起來。
這些日子,康茂才並沒有閒著。
雖說第一次和某個少年平章商議事情,某人就因為疲憊暈了過去,但之後,也陸續給了一些意見。
另外,再根據與地方的聯絡,預計明年春季,至少就能湊到10萬級別參與屯田計程車卒和百姓。
十萬人,在朝廷不遺餘力的支援下,一年開荒100萬畝,這個數字,一點都不高。
平均一人只是10畝而已。
更何況,10萬人的規模只是粗估,後續還會不斷增加,按照某個少年平章的規劃,將來達到百萬人級別的屯田規模,也是平常。
因此,即使是康茂才自己,也覺得,第一年100萬畝並三年500萬畝的目標,不算高。
李善長提出問題,老朱這次還是沒有回答,再次看向下首右邊的自家寶貝二十三世孫。
朱塬只能開口:“左相,還有各位大人,我們要再明確一點,咱們現在,一切只是開始,因此,目標定的低一些,只有好處。畢竟這也並不意味著,我們定下三年500萬畝的目標,就只能做到500萬畝。將來,完成越多,也就越能給天下人驚喜。這種驚喜,其實也是開國初期急需的,就像祥瑞一樣。”
老李:“……”
我還能說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