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周圍或迎面或並肩的陌生人示意著,尉贊在門房前又對兩個高大侍衛報了身份,才得以進入。
門房是三間,進門後最外這間大屋裡放了一圈長椅,基本坐滿,見他進門,紛紛看過來。
古仲仁也在其中,很巧,對方手裡也拿著一冊《大明月刊》,看到他之前,對方正坐在屋內長椅上悠閒翻閱,椅間高几上還有冒著熱氣的茶水。
眼見古仲仁放下雜誌起身,尉贊也快迎兩步,拱手施禮。
“古兄久等了。”
“那裡,那裡,尉兄也是早到。”
兩人的年齡,古仲仁要大一些,不過,因為這些日子接觸頗為投契,也就不再做那些官樣稱呼,卻也沒有達到論長幼拜兄弟的程度,各自稱‘兄’,算是一種尊敬。
就像傳聞中皇帝陛下,年齡比那徐大將軍大幾歲,私下裡也稱呼對方‘徐兄’。
寒暄幾句,裡屋有人排隊等等,兩人暫時回到長椅旁坐下。
門房僕役很快送了茶水過來。
感謝之後,尉贊不免示意古仲仁剛剛翻閱的《大明月刊》:“古兄也在讀這個?”
“近日都在議論,又關乎國策,怎能不讀呵。”
尉贊也點頭:“聽聞要印三萬冊,還從咱們作坊調了紙張過去,俺開始覺得多了,當下看來,怕是不夠呵。”
“自是不夠的,在下手中這本,昨夜還被人借去抄錄。”
兩人感慨幾句,見裡屋人少了些,才起身過去,進行這平章宅邸獨有的古怪登記。
算是一夥,古仲仁登記之前熟練地捉住門房袖口曬了一個荷包過去,還阻止可尉讚的掏摸動作。
尉贊也便作罷。
雖然提前有所準備,卻也明白,到底比不上古家,也就沒有程強。
其實也是軍士換了便裝改任的彪悍門房接到荷包,熟練收起,表情裡更多了幾分笑意,等兩人錄完姓名等資訊,便說道:“小的已經得到吩咐,二位大人到了就一起進去罷,不需再等候通報。”
兩人都是連連感謝。
外間還在等待訊息的其他客人聽到門房這話,不免探頭看來,帶著羨慕。
平章大宅每日尋求拜訪的人絡繹不絕,能被接見的,少之又少,大部分都只是登記過,等待通報一番,如果不是提前約好,大機率結果是回去等訊息,或者下次再來碰運氣。
今天……
至少可以確認一點,那位小平章在家,而且能夠見客。
今天已是冬月十三。
月初的演示後,朱塬再次趴窩,不過,因為要處理的事情太多,卻也根本沒法休息太久,很快就重新撿起各種事情。
尉贊和古仲仁到來時,朱塬正在和翰林學士陶安說話。
還是關於這次科舉。
金陵大學那邊,大明朝第一次科舉的試卷已經全部批閱完成,滿朝上下,最近因此更加忙碌起來。
昨日的朝會上,老朱便拿出了自己的‘十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