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六部增加到十部,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多了好些職位啊。何況,這次還將各部品秩從正三品提升到了正二品。
因此甚至帶來了一個小小尷尬。
諸如楊憲、傅瓛這樣的中書參政,本來是從二品,高出各部尚書一級,這次一改,各部尚書成了正二品,他們反而低了一級。
當然了,性格多思多慮的老朱不會想不到這個。
還已經給出瞭解決方案。
楊憲和傅瓛兩人都升一級,由從二品的中書參政提升到正二品,各自擔任一部尚書,暫時確定,楊憲掌吏部,傅瓛管兵部。
嗯……
大概就是那種,好像升了,但又有種被下放的感覺。
對於這些調整,聰明人其實都能看到更多。
比如,楊憲和傅瓛,兩人一個集慶系,一個江西系,而且都與淮西勳貴出身的左相李善長不太對付,不難想見,這是皇帝陛下在削弱中書,制衡左相,以及,更深層次的某些,大家只是腦子裡閃一閃的那種,不會公開說出來。
這些頂層設定不多說。
六部擴張到十部,必然需要大量底層官吏填充,人才來源,正是這次的科舉,十部的改革直到試卷批閱完成才宣佈,也是這種原因。
簡單聊了聊中樞的各種變動,話題又轉向金陵大學相關。
試卷批閱完成,陶安也被老朱正式任命為金陵大學的‘校長’。
這當然還是朱塬提議。
不再是傳統的‘祭酒’或者‘提舉’,因為老朱也覺得,校長的名字更加淺顯貼切。
再就是品秩,金陵大學被確定為正三品規格,校長當然也是正三品。
這規格可謂出人意料。
因為國子學才正四品。
這也帶來了另外一個改變,歷代國朝的第一學府,可不會甘心屈居人下。因此,月初的時候,國子學祭酒許純仁就主動上書,希望對國子學進行改革,同樣採取‘專業’分類和‘學分’制度。
並且,還希望從這次的考生裡,分到一部分學員。
老朱詢問過朱塬,朱塬沒有反對。
本來就是要百花齊放。
考慮齊整,朱塬還給了國子學一個全新名字:國立大學。
全名是‘大明國立大學’。
這算很給國子學面子了,因為,金陵大學,聽著就像地方性學校,而國立大學,明顯更上一層啊。
當然了,更上一層是真的。
不過,也只是提到了正三品,與金陵大學持平。
另外,朱塬只是為了齊整,老朱卻對這個名字很滿意,因為覺得,‘國立’兩個字,倒過來唸,就是‘立國’,寓意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