驢車走出城北太平門,上任沒多久的金陵紙業公司經理尉贊掀開車廂簾子看了看窗外,問了車伕一句,便重新收回目光,轉向面前的《大明月刊》。
這是剛剛在城內‘致用齋’買來的。
第一期《大明月刊》付梓後,老朱親自規定,文至七品,武至千戶,人手一冊。
尉贊卻是正八品,恰好達不到免費領取的級別。
當下手中的還是精裝版,300文,冬日裡米價上漲,到糧店裡足夠買兩鬥糧食,這讓尉贊掏錢時很是肉疼了一把。
別看首次見到朱塬時穿得光鮮,導致在某上官面前的第一眼印象不太好,但尉贊只是好面子,應天府小吏家庭出身的他其實並不富裕,之前當了個小官,不說乾乾淨淨,也只拿了自己覺得能拿的很少一點好處。
這一方面是讀過一些書,受了聖人教誨。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有機會更上一層樓。
當官,肯定要往上走啊。
想要往上走,就要懂得收手。
這是當了一輩子小吏的父親交給他的,雖然他爹一輩子也只是個不入流品的普通小吏,但卻也一輩子安安穩穩,那怕這江山都天翻地覆,末了還是透過多年積累人脈,讓他這個兒子在新朝小小更進了一步,成為流品官員。
】
車廂內。
拋開了心疼,尉贊已經讀到《芻議歷代均田》一篇,文章開宗明義,就是為大明接下來開展均田制度提供參考。
細心讀完,尉贊只是搖頭。
此事談何容易?
因為吏家出身緣故,尉贊對地方上的各種盤根錯節很是瞭解,北方他不敢說,至少,這江南之地,不大動干戈一番,別想搞甚麼均田。
弄不好就是亂子呵。
不過,迅速再翻到之前那篇任命都督同知康茂才為營田使的‘豆腐塊’,眼看其間說起未來幾年屯田目標主要在北方,又放鬆一些。
朝廷對一些事情,還是明瞭的。
北方甫經戰亂,戶冊損毀,百姓流離,某些事情強做起來,倒也不難。
這麼琢磨著,轉眼來到玄武湖東南的湖心島入口,這邊有侍衛崗哨,檢查簽押一番,驢車才得以進入湖心島。
尉贊又將這篇《芻議歷代均田》讀了一遍,合上雜誌,小心放在一邊的褡褳裡,再從中掏出幾份事先準備好的文書,為接下來的會面做準備。
文書中是尉贊和古仲仁最近幾日奔波金陵周邊挑選的造紙作坊備選場地。
驢車又行了一會兒,才在平章宅第門前廣場停下。
尉贊下了車,發現臨湖一側的拴馬樁前停滿了各式座駕,騾馬驢子都有,不過,還屬他的座駕最為寒酸。
當下也沒空位,只能讓車伕牽著在外圍空地上等待。
撣了撣最近剛得的正八品官袍,尉贊走向門房,一邊打量周圍來來往往的身影。
門庭若市?
算不上。
尉贊見多識廣,因此知道,這算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