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難免擔憂。
就著餐桌給老朱回了一封簡訊,簡要說起冷空氣相關的一些知識,這麼大一場冷空氣南下,金陵到秦嶺全在落雪,北方只會更寒,要注意大軍保暖的問題。
因此還產生聯想。
明年開啟的屯田,不能全種糧食,還要種植相當比例的棉花。
棉花當然沒有裘衣保暖,但,當前條件下,卻是唯一可以大規模生產的一種保暖物質。
棉花不僅可以做成棉衣,還有棉被、棉鞋、棉帽等等。
這方面,明州養鴨產業鏈計劃供應的羽絨,短期內也只是少量,無法與棉花比擬。
朱塬還強調,這件事非常重要。
解決保暖問題,關係著大軍將來能否順利出塞,並長期佔有之!
皇宮。
奉天門左的東閣內,老朱收到朱塬簡訊時,已經開始了一天工作好長時間。
】
入冬之前,老朱就已經關注到北地將士的保暖問題,特別吩咐製作了大批棉衣送往前線。
不過,看過自家寶貝二十三世孫的信件,他又覺得不夠。
看似簡單的保暖問題,確實,要更進一步,放在‘戰略’的層面來考慮。
這關係到大明將來能否順利向北擴張。
於是召喚來幾位中樞重臣。
商討一番,除了交代康茂才抽空再去和自家寶貝二十三世孫談談屯田分種棉花的事情,再就是,決定撥銀100萬兩,在江南各省採購棉花,送往北方各省。
想要花錢容易,問題在於,當下這時代,還沒有大宗棉花交易的說法。
於是……
100萬兩的棉花,如何採購?
老朱短暫斟酌,想到一個辦法。
在那明州。
自家寶貝二十三世孫提過一個雜貨連鎖公司的模式,透過走街串巷的貨郎,之前很短時間內就收集了大批明州急需的麻料。
這只是一條。
另一個,臨時加徵。
不過,這次不是平白的攤派,朝廷給錢,地方負責徵收,百姓也能獲得一些額外進項。
中書參政傅瓛又提出,錢不是問題,渠道也不是問題,但,另一個問題又來了。
按照100文一斤的市價來算,100萬兩白銀,足夠採購1000萬斤棉花。
這不是小數目。
百姓種植棉花,大部分都會直接紡線織布,想要原樣棉花,怕是整個江南,也不一定能蒐羅出1000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