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十七,第四批運糧船隊啟航。
定海城東碼頭,依舊是臨近中午的平潮時刻,這一批總計369艘大小船隻,其中過半都是近期陸續建造出來的500料海船。
還是20萬石糧食並10萬擔魚獲。
這一次,海軍副都督吳禎親自押送,帶領鎮海衛和定海衛的7000精兵,以及9000民夫,總計16000人。
而且,第四批運糧船隊的目的地已經不是膠州,而是山東另一邊的來州。
抵達來州之後,照例會有1000士卒帶領6000民夫返回,其餘6000精兵和3000民夫留下,參與北伐。
為了某個突襲計劃的保密性,第二批抵達膠州的營海衛常斷部和第三批抵達膠州的定海衛章存道部都已經奉命趕往山東另一邊的渤海灣,執行封鎖計劃。
兩部將會派出水軍攔截所有渤海灣進出船隻,儘可能對大都方向封鎖訊息,同時,出動的水軍規模也不能太大,避免打草驚蛇。
總之,不能把元順帝提前嚇走。
連續與金陵方向多次通訊之後,老朱已經越發明確,北伐的下一階段首要戰略目標,就是拿下元順帝父子,其他,都是次要。
老朱同時已經傳令前線幾位將領。
海軍這邊,明確知道某個計劃的,只有華高、吳禎和朱塬三人。
不過,這次北上,帶軍主將是吳禎,華高沒有進一步掙軍功的念頭,只想安安穩穩,於是留在定海守家。朱塬倒是想出海,可惜,上到老朱、華高,下到身邊一群,都堅決不許。
可惜了,沒辦法真正‘羽扇綸巾,檣櫓灰飛煙滅’一下,只能在軍營裡練練兵這個樣子。
大家站在碼頭目送船隊遠去,還是身邊的華高首先開口,拍了拍朱塬肩膀,又掃了眼周圍:“回罷,後日還有一批,得趕緊張羅著。”
計劃是六月中旬前,一萬五千大軍全部送出。
下一批,最後的5000人,由前段時間從廣東前線返回的華高老部下陳驟帶領,因為時間倉促,這一批人就不會再負責運糧,只會帶2000民夫和部分給養。
大都之戰預計閏七月才會發動,距離當下還有40天時間。
按理說,參照前幾次海運的單程耗時,40天綽綽有餘,但,航海之事太過莫測,不給出足夠充裕的時間,萬一到不了,才會壞事。
大家陸續離開了碼頭。
坐在轎子裡的朱塬等轎伕行了一段時間,掀開簾子,示意隨身護衛的趙續走近一些,說道:“你也準備一下吧,500人,再抽200出來,後天跟隨陳驟一起北上。”
趙續立刻搖頭:“小官人,職下不能。”
“什麼能不能的,就這麼定了,”朱塬道:“最好的一次機會,你錯過了,這輩子可能就沒有了,我知道你一身好武藝,不能留在我身邊浪費。”
趙續還想再說,朱塬又打斷:“就當是為我去前線看看,你也爭氣一些。”
說完就放下簾子。
回了城,吃過午飯,今天沒有午睡,直接又來到外院開始忙碌。
傅壽、沉茂等人帶著一群海商已經提前在等待。
提前安排好的一次會議,還是各種海貿瑣事,再就是,通知各家,營海司將會按照兩成股份的比例支付出海費用。
既然對外的10家海貿公司,營海司直接收取了兩成的股份,若是支付不起,或許只能耍賴一下,既然有錢,雖然吧,基本還是海商們自己上交的銀錢,但該給的,還是要給。
會議持續半個時辰。
通知了支付費用的事情,又討論了一下各家的出海計劃,朱塬最後拿出了一份單子:“還有一件事,我看到好幾家商隊的貨物清單裡都有書籍一項,書籍可以宣揚教化,這我是不反對的。不過,我最近也讓他們做了一份單子,大致是,儒家經典,各朝史書,你們可以攜帶,但,諸如數算、工造之類的書籍,今後一律禁止出口。”
朱塬說著,掃視周圍一圈,表情嚴肅道:“別以為我只是隨便一說,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營海司今後會進行嚴查,若有人不經允許擅自攜帶相應書籍,哪怕是無意,相應的,那一條船,還有船上所有人,看情況,一年到三年時間,就不要再想出海了。若是明知故犯,屢教不改……”
朱塬抬手指了指身後皇帝陛下的佩刀:“……我不介意砍幾顆腦袋來立威。”
朱塬說話的時候,已經有吏員把一份文告發放下去。
等各人同樣一臉嚴肅地拿起來認真閱讀,朱塬繼續道:“若是各位覺得尺度不好拿捏,教你們一個笨方法,反正,書籍出口也賺不到幾個錢,那就乾脆一本書都別帶。至於其中的道理,我懶得和你們講,你們自己想,想明白了,就明白了,若是想不明白,照做就是。”
堂內紛紛應是。
會議結束,等一眾海商紛紛離去,坐在朱塬左手邊的吳良手裡還拿著那封文告,疑惑道:“翰林,下官不明白,為何要如此?”
“跟我來。”
朱塬起身,來到自己的辦公室,朝跟進來的吳良和胡惟庸示意放在他桌上的一個小號地球儀:“數十年前,蒙古騎兵西征,一路打到了天邊,所向披靡,知道他們百戰百勝的關鍵是什麼嗎?”
二人一時間都是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