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文中可以看出來,賬本最終到了樓青松手中,那麼新的問題來了:怎麼到的?
陳家被搜查過,沒有找到。
陳母或許將賬本帶走了?但那更不可能到樓青松的手中。
從文中細節來看,陳愛國和樓青松已經10多年沒見面了,上一回通電話還是在陳愛國當上了廠長的時候,大約8年前。
陳愛國不可能給樓青松留下什麼暗號,讓他找到賬本,以樓青松的性格,他也不會去找。
甚至,樓青松根本都不應該知道賬本的存在,沒有任何人會和他講這種事。
那賬本到底是怎麼來到樓青松手中的?
除非,賬本一直都在樓青松手裡。
而樓青松曾經想要自保,他問樓夜雪願不願意和鄢烈羽訂婚,其實大家把它理解為陳蒼問自己:願不願意跟鄢烈羽服軟,願不願意向強權低頭?那會更有韻味。
回過頭來再看第一章,方星河是怎麼描寫鄢烈羽和陳蒼的矛盾的?
上來直接嘲諷:‘喲,這不是我們蒼少嗎?又讓誰給錘了啊?’
收尾則是:‘都狗屁不是了,還傲個der呢!’
其實兩人沒有任何真正的結構性矛盾。
鄢老闆是上一任機械廠廠長,陳蒼的父親是他提拔起來的,兩個人天然就是同一派系,那麼,陳蒼天然就應該是鄢烈羽的小弟。
但是,陳蒼不服,他不諂媚,更不屈從,於是鄢烈羽就處處打壓他。
就這麼點矛盾,我剛看的時候,甚至感覺非常可笑。
但是回過頭來再看,哇,太有意思了!
這不就是隱喻不向權力低頭的人永遠都會受到打擊和迫害嗎?
我知道可能有人會說我過度解讀,但是你們瞧,一處不對可能是巧合,兩處不對可能是作者的疏忽,三處不對、四處不對、十處不對,整個故事一定會支離破碎,到處都是邏輯漏洞。
但是全書並沒有絲毫錯亂,不管是情節的延續性和結構的完整度,都十分優秀,叫人絲毫察覺不到。
那麼,這還不能證明是方星河有意為之的嗎?
真正搞過創作的都知道,想讓結構不出錯漏,是特別難的一件事,而在如此多破綻的前提下,仍然能保證結構不出錯漏,難上加難。
所以你們討論的點都錯了,大錯特錯!
陳蒼瘋掉的節點,絕對不是在警局裡和王志剛的黑暗凝視!
那是他故意引導你們誘騙你們的干擾彈!
現在市面上最流行的解讀是:陳蒼在樓夜雪死後被抓住,然後壞人誣陷他把樓夜雪推下樓,因為證據不足,所以就把他塞到精神病院裡弄瘋了,王志剛的愧疚的閃躲眼神,就是證據。
但是,假如壓根就沒有什麼樓夜雪呢?
假如陳蒼早在母親離開時的那一刻,就漸漸陷入了瘋癲,然後後面的故事根本全都不存在,全都是一場荒誕的幻想,整個故事的結構是不是就更加完整了?
本著這樣的想法,我們回頭再來看故事的第一章,陳蒼像不像是一個瘋子?
撲通撲通下樓,一腳踹上鄰居家房門,緊接著踹倒車棚裡的一排腳踏車,最後貓起來踹翻黑狗,把對方的四肢全部打斷……
這像正常人嗎?
而且,故事裡的警局是正常工作的,如果他真的打斷了黑狗的四肢,為什麼沒人抓他?
這件事輕描淡寫的就過去了,黑狗沒報警,也沒找他要醫藥費,要知道,黑狗可是鄢烈羽的狗腿子,怎麼鄢公子也沒有提起此事?
真相只有一個——從第一章開始,所有的事情都是陳蒼的幻想!
在他的幻想中,他從未屈服,一直在對抗所有的壞人壞事,黑狗欺負他,他就打回去,正面對抗不過,那就暴起偷襲。
但真相是,只有照鏡子那一刻,他臉上被別人打出來的傷口才是真的,剩下的都是心象世界裡的幻想。
寫到此處,我壓抑得無法呼吸。
現在我們再來討論一個新問題,方星河為什麼要用兩種視角交替進行的結構,來寫這部青春校園愛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