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已來,累敕天下州府,不得私度僧尼。徐州節度使王智興聚貨無厭,以
敬宗誕月,請於泗州置僧壇,度人資福,以邀厚利。江、淮之民,皆群黨渡淮。
德裕奏論曰:
“王智興於所屬泗州置僧尼戒壇,自去冬於江、淮已南,所在懸榜招置。江、
淮自元和二年後,不敢私度。自聞泗州有壇,戶有三丁,必令一丁落髮,意在規
避王徭,影庇資產。自正月已來,落髮者無算。臣今於蒜山渡點其過者,一日一
百餘人,勘問唯十四人是舊日沙彌,餘是蘇、常百姓,亦無本州文憑,尋已勒還
本貫。訪聞泗州置壇次第,凡僧徒到者,人納二緡,給牒即回,別無法事。若不
特行禁止,比到誕節,計江、淮已南,失卻六十萬丁壯。此事非細,繫於朝廷法
度。”狀奏,即日詔徐州罷之。
敬宗荒僻日甚,遊幸無恆;疏遠賢能,暱比群小。坐朝月不二三度,大臣罕
得進言。海內憂危,慮移宗社。德裕身居廉鎮,傾心王室,遣使獻《丹扆箴》六
首,曰:“臣聞‘心乎愛矣,遐不謂矣’,此古之賢人所以篤於事君者也。夫跡
疏而言親者危,地遠而意忠者忤。然臣竊念拔自先聖,偏荷寵光,若不愛君以忠,
則是上負靈鑑。臣頃事先朝,屬多陰沴,嘗獻《大明賦》以諷,頗蒙先朝嘉納。
臣今日盡節明主,亦由是心。昔張敞之守遠郡,梅福之在遐徼,尚竭誠盡忠,不
避尤悔。況臣嘗學舊史,頗知箴諷,雖在疏遠,猶思獻替。謹獻《丹扆箴》六首,
仰塵睿鑑,伏積兢惶。”
其《宵衣箴》曰:“先王聽政,昧爽以俟。雞鳴既盈,日出而視。伯禹大聖,
寸陰為貴。光武至仁,反支不忌。無俾姜後,獨去簪珥。彤管記言,克念前志。”
其《正服箴》曰:“聖人作服,法象可觀。雖在宴遊,尚不懷安。汲黯莊色,
能正不冠。楊阜毅然,亦譏縹紈。四時所御,各有其官。非此勿服,惟闢所難。”
其《罷獻箴》曰:“漢文罷獻,詔還騄耳。鑾輅徐驅,焉用千里?厥後令王,
亦能恭己。翟裘既焚,筒布則毀。道德為麗,慈仁為美。不過天道,斯為至理。”
其《納誨箴》曰:“惟後納誨,以求厥中。從善如流,乃能成功。漢驁流湎,
舉白浮鍾。魏睿侈汰,凌霄作宮。忠雖不忤,善亦不從。以規為瑱,是謂塞聰。”
其《辯邪箴》曰:“居上處深,在察微萌。雖有讒慝,不能蔽明。漢之有昭,
德過周成。上書知偽,照奸得情。燕、蓋既折,王猷洽平。百代之後,乃流淑聲。”
其《防微箴》曰:“天子之孝,敬遵王度。安必思危,乃無遺慮。亂臣猖蹶,
非可遽數。玄黃莫辨,觸瑟始僕。柏谷微行,豺豕塞路。睹貌獻飧,斯可誡懼。”
帝手詔答曰:“卿文雅大臣,方隅重寄。表率諸部,肅清全吳。化洽行春,
風澄坐嘯,眷言善政,想嘆在懷。卿之宗門,累著聲績,冠內廷者兩代,襲侯伯
者六朝。果能激愛君之誠,喻詩人之旨。在遠而不忘忠告,諷上而常深慮微。博
我以端躬,約予以循禮。三複規諫,累夕稱嗟。置之座隅,用比韋弘之益;銘諸
心腑,何啻藥石之功?卿既以投誠,朕每懷開諫,苟有過舉,無忘密陳。山川既
遐,睠屬何已,必當克己,以副乃誠。”
德裕意在切諫,不欲斥言,託箴以盡意。《宵衣》,諷坐朝稀晚也;《正服》,
諷服御乖異也;《罷獻》,諷徵求玩好也;《納誨》,諷侮棄讜言也;《辨邪》,
諷信任群小也;《防微》,諷輕出遊幸也。帝雖不能盡用其言,命學士韋處厚殷
勤答詔,頗嘉納其心焉。德裕久留江介,心戀闕廷,因事寄情,望回聖獎。而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