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為正論。
然自典午覆敗,中原版蕩,戎狄亂華,衣冠遷徙,南北分裂,人多僑處。聖
朝一平區宇,尚復因循,版圖則張,閭井未設,士居鄉士,百無一二,累緣官族,
所在耕築,地望系之數百年之外,而身皆東西南北之人焉。今欲依古制鄉舉裡選,
猶恐取士之未盡也,請兼廣學校,以弘訓誘。今京有太學,州縣有小學,兵革一
動,生徒流離,儒臣師氏,祿廩無向。貢士不稱行實,胄子何嘗講習,獨禮部每
歲擢甲乙之第,謂弘獎擢,不其謬歟?祗足長浮薄之風,啟僥倖之路矣。其國子
博士等,望加員數,厚其祿秩,選通儒碩生,間居其職。十道大郡,量置太學館,
令博士出外,兼領郡官,召置生徒。依乎故事,保桑梓者鄉里舉焉,在流寓者庠
序推焉。朝而行之,夕見其利。如此則青青不復興刺,擾擾由其歸本矣。人倫之
始,王化之先,不是過也。
李暠等議與綰協,文多不載。宰臣等奏以舉人舊業已成,難於速改,其今歲
舉人,望且許應舊舉,來歲奉詔,仍敕禮部即具條例奏聞。代宗以廢進士科問翰
林學士,對曰:“進士行來已久,遽廢之,恐失人業。”乃詔孝廉與舊舉兼行。
綰又奏歲貢孝悌力田及童子科等,其孝悌力田,宜有實狀,童子越眾,不在常科,
同之歲貢,恐長僥倖之路。詔停之。再遷吏部侍郎,歷典舉選,精核人物,以公
平稱。
時元載秉政,公卿多附之,綰孤立中道,清貞自守,未嘗私謁。載以綰雅望
素高,外示尊重,心實疏忌。會魚朝恩死,載以朝恩嘗判國子監事,塵汙太學,
宜得名儒,以清其秩,乃奏為國子祭酒,實欲以散地處之。載貪冒日甚,天下清
議,亦歸於綰,上深知之,以載久在樞衡,未即罷遣。仍遷綰為太常卿,充禮儀
使,以郊廟禮久廢,藉綰振起之也,亦以觀其效用。是年三月,載伏誅,上乃拜
綰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崇文館大學士,兼修國史。綰久積公輔
之望,及詔出,朝野相賀。綰累表懇讓,上屬意稍重,綰不敢辭。
綰素以德行著聞,質性貞廉,車服儉樸,居廟堂未數月,人心自化。御史中
丞崔寬,劍南西川節度使寧之弟,家富於財,有別墅在皇城之南,池館臺榭,當
時第一,寬即日潛遣毀拆。中書令郭子儀在邠州行營,聞綰拜相,座內音樂減散
五分之四。京兆尹黎幹以承恩,每出入騶馭百餘,亦即三日減損車騎,唯留十騎
而已。其餘望風變奢從儉者,不可勝數,其鎮俗移風若此。
綰有宿痼疾,居職旬日,中風,優詔令就中書省攝養,每引見延英殿,特許
扶入。時釐革舊弊,唯綰是瞻,恩遇莫二。綰累抗疏辭位,頻詔敦勉不許。及綰
疾亟,上日發中使就第存問,尚書御醫,旦夕在側,上聞其有間,喜見容色。數
日而薨,中使在門,馳奏於上,代宗震悼久之,輟朝三日。詔曰:
王者之於大臣也,存則寄其腹心,均於肢體,參于軍國之重,敘以陰陽之和;
歿則誄其事功,加之命數,告於宗廟之祭,襚以紱冕之章,則九原可歸,百辟
知勸。故朝議大夫、守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崇文館大學士、監
修國史、上柱國、賜紫金魚袋楊綰,性合元和,身齊律度,道匡雅俗,器重宗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