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只要大概看了立項報告,在聽聽那些科研人員對專案未來的想法。
他們就能判斷出,這個專案將來是否有發展潛力。
然後在決定,公司是否會對這個專案進行投資,投資的力度是多少,能夠拿到多少回報等等。
而在這種審批流程制度下,現在第九實驗室面對的問題,就是公司員工的創新能力嚴重的不足。
現在公司裡,出了何方舟這樣的大拿,還有楊鑫,蔣高峰這兩個二號科學家,以及其他幾個後招進來的高手之外。
其他普通一點的員工,根本就拿不出什麼有亮點的創意。
倒也不是這些人沒有想法,事實上他們也提出過不少想法。
只可惜他們的想法,才提交到審批委員會哪裡就被槍斃了。
現在立項的成功率,還不足百分之五。
這就讓很多科研人員感覺很是灰心喪氣,甚至公司裡還傳出了一些不應該的風涼話。
說公司提出的所謂創新制度,其實就是掛在驢眼前的胡蘿蔔,讓你永遠看的著,卻吃不到。
而現在的何小君也是非常著急。
現在第九實驗室可以說是日進斗金一點不假。
每天的收入都是以億為單位的,而且還是美元。
而國內就更是不得了,現在他們在國內儼然已經成了生物製藥領域的一霸。
自從知道了回春膠囊的妙用之後,很多醫院也把這種保健品當成處方藥,開給危重患者吃。
而國內的很多消費者,也瘋狂追捧他們家的產品,甚至把他們家的保健品當成靈丹妙藥來吃。
正因為消費者的熱捧,現在第九實驗室每天光是在國內的銷售毛利潤,都能超過一億元。
一旦在碰上什麼雙十一,或者國慶,春節這樣的重大節日,那日銷售翻十倍也是稀鬆平常的事。
現在第九實驗室每年在國內的淨利潤,都能超過一千多個億軟妹幣。
要注意這可是淨利潤,所以哪怕是做手機的華威,在這方面和他們也沒得比!
而這些錢,如果不花出去,那光是上交國家的稅收,可就海了去了。
雖然本地政府,已經給了很大的稅收優惠力度。
可即便如此,那交的稅也是一筆天文數字。
所以現在何小君琢磨的是,如何能夠把這些錢儘可能的花出去。
於是他早在一年多前,就開始主張在公司內部挖潛,要在內部多多立項,大搞科研。
只可惜,公司的評審委員會,卡的太嚴。
太多的專案,還沒等立項,就被槍斃掉了。
所以何小君這次來找肖鋒,其實主要是想和肖鋒來吐槽,這評審委員會的。
而肖鋒自然是不會因為何小君的吐槽而自廢武功的。
評審委員會可是他在第九實驗室裡安插的一個重要棋子,他絕不可能因為何小君的幾句抱怨就把這個部門給拿掉的。
正因為有這個部門存在,哪怕第九實驗室從成立到現在,他一天都沒正式在公司亮過像,卻依舊可以把這家企業牢牢掌控在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