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特斯拉的那套Autopilot自動駕駛系統,人家可是前前後後丟進去了幾十億,開發了十幾年才搞出來的產物。
而現在BYD想要後起直追,光是有華威的助力也是不夠的,畢竟有很多硬體方面還是缺失的。
尤其是我國最弱的感測器這一塊,而且因為我國的路面情況非常複雜,尤其是很多城市,還存在大量非機動車。
並且很多非機動車和路面行人,都不怎麼喜歡遵守交通規則的情況。
騎電動車闖紅燈,走路闖紅燈的情況更是比比皆是的情況下。
這就要求我們車上使用的感測器要更加靈敏……
本來我們的感測器技術就不過關,現在還一下提出這麼高的要求,這可是難壞了BYD方面的工程師。
想要搞出和特斯拉抗衡的電動車,就必須要在營造科技感,提升駕駛感受上下功夫。
可營造科技感,就要給車輛裝上更多的感測器,但現在國內的供貨商,根本提供不出這麼多高品質的感測器。
說道感測器,尤其是尖端的感測器這一塊,基本都在米國和日本人手裡捏著呢。
現在BYD面對的問題,首先就是要找到合適的供貨渠道。
而那些米國廠商,和日本廠商,倒也沒說不給他們供貨,但供貨的條件卻非常苛刻,價格要的非常高。
比如一顆和特斯拉車上用的類似的感測器,賣給特斯拉也許就幾百塊,但是賣給他們就要幾千塊。
這樣就大大提高了BYD的成本,而這就是困擾BYD電動車發展的主要原因。
前段時間,王總一咬牙又成立了一個部門,打算專門攻克感測器。
可是沒想到真正開始做感測器,才知道我們和人家的差距有多大。
比如做感測器要使用的一些原材料,最簡單的續電器,感應開關,還有陶瓷電感,陶瓷磁珠,濾波器,震盪子,振動感應器等等這些最基礎的電子元器件。
我們國產的都不過關……
倒不是說這些電子元器件,我們沒有,而是我們都有,但卻都是三流貨色。
那麼想要用這些三流貨色拼裝出一流的感測器來,那無疑就是痴人說夢了。
而車上用的感測器,這可不是一般的玩意,要非常講究精確和耐用的。
否則用在車上,靈敏度不行,該感應的你感應不到。
要不就是用了兩三天就壞了。
這樣的產品,可不但不會幫你提升顧客的駕駛感受,反而還會讓你的客戶火冒三丈。
不光不會提升你的品牌力,反而還會砸了你的招牌。
所以那段時間,可是把王總給頭疼壞了。
現在好了,這家突然蹦出來的星火,居然手裡掌握著全盤的解決技術。
尤其是這個一直讓他們感到頭疼的感測器,這種感覺就好像走在沙漠裡,馬上要渴死的人,突然發現前面有一片綠洲一樣。
得救了啊!
說實話,此前BYD在國內造電動車,已經很多年了。
但此前,BYD在造私家電動車領域,一直動力不是太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