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濱城的出現,可以說很好的緩和了他們目前遭遇的難題。
因為濱城的年輕人才很多,而且這裡的物價也很低。
最關鍵是本地政府在嚴格的控制房價,這就讓這座城市成了對年輕人最友善的城市。
只要你在這裡努力,你就能在這裡安家立業。
這可比光是喊來了就是XX人要實際的多了。
最關鍵是這裡的醫療和教育資源配套都不差。
光是國內著名的大學就有好幾所,國際頂尖的就有兩所。
而且最近還有越來越多的國內知名大學,要來這裡開設分校。
這就讓更多的年輕人越來越喜歡來這座城市奮鬥。
這樣一來,也就給了這些外國公司一個非常好的契機。
而且這裡不但人力成本便宜,最關鍵是人才也不缺,而且還有很多創新性的小公司。
這對那些外國大型製藥公司而言,可是最好不過的了。
因為在這裡,他們不需要投入太多,開展很多的專案。
反正只要他們看好了一個專案,如果是別家公司做成了,那直接去談收購就行了。
收購如果談不攏,那就入股也行啊!
畢竟這裡可是內年都會舉辦一個華國的醫藥和醫療器械展,並且還有勸業基金這個指路明燈,給大家指路,進行投資。
這對這些外國企業來說,簡直是在理想不過了。
要知道他們最擅長的就是摘桃子。
花上幾百萬軟妹幣,就能買下一家華國的創業公司,拿到他們的科研成果。
這可比自己投入研發,來的更加划算。
充其量花個千把萬,也就足夠能買下一家創業公司了。
這些錢對於那些華國創業者而言,是一筆大錢,但是對於這些歐美的製藥巨頭而言,這不過就是毛毛雨。
要知道他們每年光是花在研發上的費用就高達數百億美元。
其中某種單品藥物的研發,都可能要花掉上百萬美元。
而之所以費用這麼貴,其實也並不是耗材,或者儀器什麼的有多貴。
最主要還特麼是,在歐美聘請那種高階的科研人員,費用實在太貴。
在歐美的實驗室裡,一個最普通的做實驗的實驗人員的年薪,都要八萬美元起步。
幹兩年,年薪就得漲到十二萬美元左右。
如果在幹五六年,資歷在老一點,成果在出一點。
那你基本每個三十到五十萬的年薪,就別想請到人家。
而且一旦人家要是有什麼傑出的科研成果,那基本年薪都是百萬美元起步的。
而專案組的組長,那基本年薪加分紅都能過千萬美元。
所以我們經常會看到歐美的製藥巨頭們,在研發某種藥物的時候。
經常動不動就說,他們研發這款藥物,光是成本就花掉了上百億美元云云。
其實這裡面,有一半是在吹牛掰。
是會計在做賬的時候,把一些見不得光的花銷都開到這研發經費裡面了。
比如公司的某些大股東那啥了一些錢,都會以採購實驗耗材等理由,打入到這個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