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一來,一方面是可以攤銷見不得光的賬務,另外一方面則是可以避稅。
而真正用再研發上的錢,其實能有一半就不錯了。
而這一半的科研經費也能有五十億美元左右呢,可這裡面卻又有百分之六十到七十是科研人員的工資……
算到最後,真正用在研發上的費用,其實也就特麼一二十億而已。
至於歐美那邊的稅務局知不知道這事,呵呵……
都是睜一眼閉一眼而已,畢竟這些製藥巨頭把研發成本搞得那麼高,自然也是有目的性的。
一方面是可以申請獲得更長的專利保護期,另外一方面就是為了能夠明目張膽的給藥物訂上高價。
他們可以對公眾說,你們看我們研發一款藥,要花好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時間。
而且還投入了上百億美元,那我們做企業的又不是做慈善的,自然要賺錢啦!
所以我們的藥賣的貴,也就是情有可原的啦……
這也就是在米國,處方藥,動不動一粒就能買到十美元的原因了…
而在這麼高昂的成本之下,也就不難理解,他們為什麼更願意在濱城收購那些創業的小企業了。
他們到不是看重這些小企業未來的發展,他們也可能只是看重了他們的某一項發明成果。
這成果就剛好是他們所需要的。
如果要是他們自己研發,那可能就要花掉幾個億美元,和幾年的時間。
但是在這裡,只要花幾百萬軟妹幣,甚至千把萬軟妹幣就能搞定,那自然是在划算不過了。
所以光是最近半年,就有無數的外國製藥企業,把實驗室開到了濱城。
其中五百人規模的就有十幾家,而千人以上規模的,就更是達到了七八家。
而這些大企業的入住,也更是提升了濱城醫藥市場的活力。
現在這座城市,已經絕不僅僅是國內的製造業原動力城市了。
還是國內目前最火爆的醫藥之都!
而國內學習生化環材方面的學生,也更加傾向於到這座城市就業。
畢竟以前大家學生化環材的都知道,基本是畢業就失業的局面。
因為國內真正可以提供的這方面的工作機會實在太少了。
出了大學,就是國內的科研所,要不就是京城和魔都的一些外企。
至於國內的企業,呵呵……
沒幾個是真正投入搞科研的,尤其是國內那龍頭藥企,那特麼更是操蛋。
天天玩概念,可是你一看他們的財務報表,那特麼研發投入這一塊,那數字看的都會讓你感動落淚。
而真正想要在這個領域幹出點名堂的,那出了出國,就沒有其他的選擇了。
而現在濱城的出現,則剛好給這些學習生化環材領域的年輕人一個重要的突破機會。
在這裡工作機會非常多,有國企,有私企,還有外企,最關鍵是還有很多創業企業。
而且工資水平也不低……
雖然可能相對京城和魔都會低一些,但這座城市的房價還是相對友好的。
非核心區域,基本也就是一萬多的均價而已。
這樣一來,年輕人不用掏空六個錢包,只要自己努努力,就有落戶安家的希望。
這也就讓這些年輕人更有奔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