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們我又雙叒叕開新書了:重啟人生:我能打給十年前的自己,兄弟們幫忙收藏,給幾張推薦!
******************
而這國內三大車企的崛起,自然影響了所有合資車企的銷量。
不光是德系車收到衝擊嚴重,甚至連以前一直高傲的日本車企,銷量也收到了不小的衝擊。
要知道以前日系車企,在定價這一塊,可一直是有一個暗中的攻守同盟的。
這一點和德系,還有美系都不一樣。
德系的大眾,以前那可是高高在上的吊樣,反正奉行的就是打死不降價的態度。
我們德國車就是好,所以不用降價。
所以在五年前的國內車市上,德系車可以說是優惠最少,優惠幅度最小的車型。
以前買車的人,只要去過大眾的都會有一種感受,那就是銷售都是大爺。
都是一副愛買不買的德行,什麼消費者是上帝,在大眾的4S店裡,那是絕對不存在的。
反正人家的車就是不愁賣!
但是近些年,隨著德系車爆出一系列的負面新聞,什麼雙離合頓挫,後懸架斷裂,油耗高,發動機無力。
最關鍵是偷工減料,尤其是涉及到消費者生命安全的框架結構這一塊,把高強度鋼偷偷換成普通鋼材,再碰撞試驗上被撞穿底褲之後。
德國人發現,他們過度高估了自己的品牌力。
多年對兔國消費者的輕視,已經透支了他們的品牌形象。
再加上新一代消費者成長起來,根本對大眾那套不感冒。
於是他們傻了,他們也沒想到自己會糊的這麼快。
北大眾還相對好那麼一丟丟,可南大眾是直接出現銷量斷崖式下跌。
從那之後,他們就堅挺不下去了,就算能挺也挺不了太長時間。
所以大手筆打折,也成了大眾銷售的常態。
可即便是打折,銷量也沒能提上來。
出了一些低端走量的A級車之外,原先利潤主流來源的中級車,銷量都是大不如前。、
而這個時候日系車的價格卻堅挺了起來,豐田,本田,日產,價格幾乎都是難得的統一。
中級車都是十五到二十萬區間,互相差也差不了幾千塊。
而低端的十五萬出頭的車他們根本就不生產,主要推得都是十八萬到二十萬級別的車型。
還真別說,他們的車賣的還真不錯。
而且即便有優惠,也就優惠個千把塊,像現代,美系,還有後來的德系。
動不動就一萬多起步,甚至三四萬的優惠力度,在他們這裡是從來不存在的。
也正因為價格的堅挺,再加上他們請來大量的水軍幫忙炒作,才營造了一副日系車非常保值的形象。
這也讓日系車的銷量越發的堅挺。
當然這也和越來越多的兔國老百姓活明白了有關。
以前大家都沒車,聽了廣告商的宣傳,覺得德國車高階,什麼人車合一,駕駛樂趣云云。
可等到汽車已經非常普及了,大家反而想明白了。
什麼特孃的人車合一,什麼特孃的駕駛樂趣?
我們真沒條件把車當玩具,我們國內也沒有歐洲美國,那樣的路況環境。
我們大多數人買車,就是買一個我們上下班通勤的工具而已。
都市擁擠的路況,你和我談什麼駕駛的樂趣,國內複雜的路況,你和我談什麼人車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