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汽車行業,可以說是民用機械製造領域,涉及領域最多,影響面最大,產業鏈最長,創造價值最多的一個領域了。
他們自然是不願意,也不可能放棄這個產業的。
所以最近一段時間,他們也悄悄加大了對氫能源車的研發力度。
其實目前氫能源車領域,理論方面已經是非常成熟了。
原理上就是氫氧離子的移動,產生電流來發電,所謂的氫能源車就是一款燃料電池車。
最後終極產物就只有水。
算是純正的清潔能源。
而且現在隨著人類技術的發展,製備液氫,成本已經不在像幾十年前那麼昂貴了。
要知道二十年前,製備一升液氫的成本,可能要高達兩塊錢,甚至五塊錢。
可是現在,隨著各種工業裝置的改進,和特種鍋爐的使用,以及熱能回收系統發麵積使用。
很多工廠都會把原來直接排放到空氣裡廢氣,和廢熱從新收集起來發電,或者用來電解水。
這樣一來,製備液氫的成本就開始飛速下降。
2000年初一升液氫的成本要兩塊錢起步,可是現在,光是我國一升液氫的成本,也就是四五毛錢左右。
如果工廠的規模夠大,這個成本甚至要更低。
而真正制約液態氫大面積推廣和使用的一個難點,實在運輸和儲藏方面。
總所周知液氫的沸點是253度,也就是說只有在零下253度以下,它才能保證是液態。
這樣一來,雖然我們可以大量製備氫氣,可是要保證氫始終是液態這就很麻煩了。
而且如果我們大量推廣氫能源車,這把液態氫從製備工廠,運輸到各個加氫站。
就要使用特種的危險品運輸車,而且這車的成本會非常昂貴。
因為後面的液態罐,都是特殊的,不但要保證低溫,還要安全抗暴。
另外就是加氫站的儲存罐也有同樣的需求。
這難度可堪比液態天然氣的運輸和儲存,當然液態天然氣的沸點更低,要在零下273度才能保證是液態。
可問題是人家液態天然氣,直接從地下可以開採啊,不用像液氫一樣,還需要專門的工業裝置去轉化。
這樣一來,人家液態天然氣的使用成本,就比液氫低得多了。
所以這就是,目前氫能源車推廣的困局。
現在車子有了,加氫站也試著建成了不少,液氫製備的成本也降下來了。
可特孃的這液氫的運輸和儲藏卻成了橫亙在大面積推廣面前的攔路虎。
日本人為了這個難題,也是絞盡了腦汁。
所以最近一段時間,眼看著電動車開始全面進攻傳統燃油車的市場,日本人也是急了。
現在的他們,是那條線都不想放棄,可卻忘了自己根本沒那麼大的本事。
既想保住燃油車的優勢,畢竟這一塊還能繼續躺著掙錢。
又不想錯過電動車的東風,還想最終贏得氫能源車的未來,反正只能說胃口是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