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了本新書:全球末世:我的房子能升級,兄弟們幫忙收藏,給幾張推薦!
******************
而未來設在德國的研發中心,任務就很簡單。
不用幹別的,一方面研究歐洲的各種電動車政策,然後套用到未來的車子上。
另外一方面,就是研究底盤。
怎麼能把未來的車子底盤調教的更具備高階感,就是他們的一個主要研發方向。
大家可別以為,底盤嘛,這還不簡單?
大不了買來賓士,寶馬的車,然後咱們照抄人家的底盤就可以了。
可事實上,你以為我們之前沒這樣幹過嗎?
從最早的黃海賓士,到後來的陸豐路虎,再到後來的保時泰。
這些車企,那個不是抄賓士寶馬保時捷,從頭抄到腳的。
從車子的外形,外觀,到底盤。
可以說除了發動機,變速器之外,其他和那些豪華車全都一樣。
可實際上呢!
只要跑起來你就知道了。
人家的底盤調教,靠的真的是技術功底,這個真是所言非虛。
首先人家會考慮你的車身跟車重,然後讓你的車在跑起來在觀察你的行車姿態。
比如起步的時候,多高的車速車頭會抬起來,剎車的時候,什麼的速度車尾會翹起。
還有在行駛過程中,過彎的時候,多快的速度,車身會嚴重傾斜。
然後過減速帶的時候,車身會有什麼樣的反饋。
把重重反饋都綜合到一起,探後在各種資料之間,找到一個最佳平衡點。
然後根據這個平衡點,來設定底盤上的每個支撐件的力矩承受和變形空間。
大家總要知道,車子在行駛的過程中,其實底盤是要不斷吸收地面反饋的衝擊,所以車身底盤的支撐件實在不斷變化,調整來緩衝衝擊的。
而底盤調教的關鍵,其實就是給這些底盤支撐件,設定好一個最佳的變化曠量區間。
這樣一來,當幾個支撐件都發生緩衝經變化的時候,給車身的反饋就是讓駕駛員感到最舒適,和最有信心的那種。
當然每種支撐件的曠量變化區間的設定,還跟車身自重,車身動力,以及支撐件自身的材質有關。
高階車的調教自然因為用料好,所以會更高階一些。
而普通的平民車,因為用料一般,所以才能最考驗功底。
你就比如很多人都不理解,說那德國車,尤其是大眾。
你說重量也沒比日本車重多少,要說省油,甚至還不如日本車。
而且後期的維修保養還比日本車貴,可為啥他買的就是比日本車貴呢!
嘿!這貴,就貴到這個底盤調教上了。
但凡開過德系車和日系車的都知道,哪怕最低階別的A級車,就算是卡羅拉,也根本沒法和速騰比。
差在什麼地方,就差在底盤上。
雖然這個級別的車,也不用談什麼高階感。